怀鬼谷山思真洞天因咏以赠元规

思真洞兮云水深,道人居兮鬼神钦。

山花笑兮松竹阴,岩溜潺潺兮千古音。

何时一造兮清神襟,攀石萝兮共笑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邃神秘的山谷景象,诗人通过对思真洞的描述,表达了对道家清静无为哲学的向往和赞美。第一句“思真洞兮云水深”即设置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云雾缭绕的山谷之中,有着深不可测的水泽。

第二句“道人居兮鬼神钦”指出在这样的环境中,道士安居,连鬼神都对他们敬仰有加。这不仅展示了道家修炼之地的神圣,也反映出诗人对于道教文化的尊崇。

第三句“山花笑兮松竹阴”则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山谷中自然景观的和谐美丽,山花似在微笑,松竹间投下淡淡的阴影。这里的“笑”字用得非常传神,给人一种物皆有灵、万物皆可喜悦的感觉。

第四句“岩溜潺潺兮千古音”通过对山涧流水声音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永恒感。潺潺的水声似乎蕴含着千年的历史和哲理,让人听之而生出深远的思考。

最后两句“何时一造兮清神襟,攀石萝兮共笑吟”表达了诗人对这片仙境的向往,以及希望能够亲临其境,与山中道士共同享受那份超脱尘世的清净与快乐。这里的“一造”意味着一次深入的探访,“清神襟”则是对心灵纯洁至极的一种形象表达。而“攀石萝兮共笑吟”中的“攀石萝”,可以理解为攀援岩石间生长的蕨类植物,象征着与自然亲近的情感,“共笑吟”则是诗人希望与道士一同享受山中清福、共同吟咏山水之美。

整首诗通过对思真洞的描绘和想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哲理思考的空间,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以及对于道家修炼生活的无限向往。

收录诗词(210)

张继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道正,“翛然子”。北宋末著名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仅三十六岁,葬安徽天庆观。元武宗追封其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终生未娶,无子,有《虚靖语录》七卷。的思想影响了心学大师陆九渊。北宋末雷法大兴,天师派天师、、王文卿真人、及南宗陈楠真人均为雷法有名的代表人物

  • 字:嘉闻
  • 号:翛然子
  • 籍贯:林灵素真
  • 生卒年:1092-1127

相关古诗词

汪务玄降睡有作

万籁沉沉丹满空,一枰初胜务玄翁。

金壶饮罢前村酒,玉轸闲歌太古风。

羡我无眠神已爽,笑渠贪睡意何浓。

回头为报孤云道,清浊由来自不同。

形式: 七言律诗

运使徐中奉寻李隐者于本部因临访上清遂得煮茶款话至夜分乃散明目悦耳信有瑰伟崇高变通之论山川之秀亦有增明日分袂时宣和五年其略于是篇也

西风初飘飘,白露仍瀼瀼。

有人浮大川,东巡抵饶阳。

实受九重书,因之访丹房。

山气龙虎明,青林云表长。

与予适相值,议论清冰霜。

已暮更秉烛,坐偶新月凉。

玉蟾翳烟景,金飙扇天香。

影落如卿云,烂然献奇祥。

六合无异色,五峰同秋光。

锦袍谪尘世,骑鲸隔川梁。

君期践玄约,缈缈空中翔。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和元规见勉

观君词语中,具引先贤事。

了然道在兹,不行而善至。

君今真至矣,奏乐求真知。

一言见吾子,固难尽于辞。

知君贯老庄,亹亹蹈大荒。

剧谈玄中玄,豁落无边旁。

有学必有待,不与诸魔对。

涉景若与知,何尝讶谲怪。

疑论涣已释,则信为善士。

主善以为师,天真坐可致。

人间犹论分,仙事宜任运。

有命终出伦,盍死即待尽。

大道非罔象,明明万物上。

使我一闻知,应是快神爽。

休更论浅深,斯言尽诚心。

时哉且落魄,此语吾所钦。

傍听亦笑嗤,不责于仁慈。

所幸异流俗,事物中思惟。

形式: 古风

和元规任从他歌

任从他,尽教他,莫管他,他是他非柰我何。

尽日闲同方外友,高吟落笔如悬河。

世上无心结凡累,匣中有剑降阴魔。

长生已悟玄关旨,从教乌兔走如梭。

尘劳汩没诚堪恶,孰肯飘荡随蹉跎。

静处每思喧处事,到头空自竞嘘呵。

任从他,尽教他,莫管他,但从元气养冲和。

有时恣把丹书读,无事闲寻玉轸歌。

我心非石不可动,任从俗论生乖讹。

松簪布褐且自乐,岂恋浮华张绮罗。

神炉交媾鍊金液,混乎湛湛而日多。

功行圆成共归去,飘飘飞盖拂霄河。

任从他,尽教他,莫管他。

形式: 古风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