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桐庐县江口

桐庐江水碧,百丈见游鱼。

元是新安水,流从下濑初。

清风寒到底,明月静涵虚。

尘土谁难濯,人心自不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桐庐江水清澈如碧,百尺之下可见游动的鱼儿。
原来这是新安江的水,自下游的濑水开始流淌。
清风一直吹拂到江底,明亮的月光照亮了平静的水面。
尘世的污垢谁能洗净?人的心灵却往往难以比照清澈。

注释

桐庐江:指浙江桐庐县境内的富春江。
碧:形容水色清澈。
游鱼:在水中游动的鱼。
元是:原来是。
新安水:指新安江,古代地名,今为安徽黄山市一带。
下濑:下游的河流段。
清风:凉爽的风。
寒到底:一直冷到水底。
明月:明亮的月亮。
涵虚:包容着天空的倒影,形容水面平静。
尘土:尘世间污垢。
濯:洗涤。
人心:人的内心。
不如:不及,不能相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风光图景,通过对比现实与心境的不同,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和人心难以洁净的感慨。

“桐庐江水碧”开篇即设定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水色之碧绿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紧接着,“百丈见游鱼”则展现了水质之清澈,仿佛能够一眼望到底,让读者感受到江水的宁静与深邃。

“元是新安水,流从下濑初”这两句引出了历史的纵深,从而加重了景物的情感色彩。诗人通过提及古时的河流名称,暗示了一种超越时间的沉思和对过往的怀念。

“清风寒到底,明月静涵虚”中的“清风”和“明月”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这里,“清风”和“明月”的“冷”与“静”,反衬出诗人对周遭尘世喧嚣的疏离感。

最后两句“尘土谁难濯,人心自不如”则是诗人的深刻感慨。尘世间的污浊和复杂让人心难以保持纯净,这里“濯”的字眼既指物质上的洗涤,也暗含了精神层面的净化。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对心灵洁净状态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于世事变迁和人心难以洁净的感慨,是一首蕴含哲理且情感丰富的佳作。

收录诗词(99)

张伯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会稽刁景纯学士

雨后稽山紫翠毫,使君千骑压云鳌。

楼台日暖花木丽,河汉夜凉丝竹高。

瀛馆久淹骐骥足,越人今识凤凰毛。

江南老守思离阔,梦想时过白鹭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寄新定苏七太守

闻道银符渡睦溪,桐山应为长清晖。

渔翁几十迎舟拜,沙鸟成双夹旆飞。

检点簿书茶贡蚤,体量风物橘奴肥。

题舆自愧来何晚,未得云中瞩使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寄睦州朱少卿

何幸乡枌托使麾,忆曾淮澨见风仪。

泉分龙岫成新酿,庙锁琼蕤换旧枝。

二水清涵潭月夜,千峰晴捲雪云时。

向来萧洒称名郡,少缓龚黄次补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寄睦州苏七使君

阔步曾飞到广寒,一麾聊顿野云间。

虬蟠涧底未失水,鹤在笼中且看山。

旧日笑谈犹壮否,近来书信亦稀还。

严滩桐岭宜秋醉,却恐才高不奈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