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又阻风

暮风声已厉,入夜尤汹汹。

有如九渊底,怒起千斗龙。

吾舟系树本,几欲拔起从。

一夜枕席间,镗鎝如金钟。

晨兴无日晖,四野云逢逢。

树叶下如雨,栖鸟无复容。

岂必大木窍,空响自相舂。

吾舟一长年,拥袖衣蒙茸。

小舟自后来,所受可百钟。

笑傲舞两棹,踊跃升斜篷。

此怯岂非夫,彼勇诚可庸。

吾知任事难,坐谭第恣胸。

假令吾操舟,畏葸恐更慵。

天道不能久,既盈还当冲。

飘风明决止,朝暾望东峰。

迟行一日耳,何必责犯锋。

吾取老聃言,挫锐万物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面对恶劣天气时的内心感受与对生活的哲思。开篇“暮风声已厉,入夜尤汹汹”,描绘了夜晚风势之猛烈,渲染出一种紧张而压抑的氛围。接着“有如九渊底,怒起千斗龙”运用比喻手法,将风声比作深渊中怒起的巨龙,形象地表现了风势之大,令人震撼。

“吾舟系树本,几欲拔起从”写出了作者所乘之舟被风吹得几乎要被连根拔起的险境,体现了自然力量的强大与不可抗拒。接下来“一夜枕席间,镗鎝如金钟”则通过比喻,将夜晚的风声比作金钟的敲击声,进一步强化了风势的猛烈。

“晨兴无日晖,四野云逢逢”描述了早晨景象,天空乌云密布,没有阳光,一片阴沉。接着“树叶下如雨,栖鸟无复容”描绘了树叶被风吹落如同下雨,连栖息的鸟儿都无法找到避风之处,展现了风势之大。

“岂必大木窍,空响自相舂”通过反问和比喻,表达了即使不是大木被风吹裂,空洞的声音也会自行回荡,强调了风声的强烈与持久。最后“吾舟一长年,拥袖衣蒙茸”写出了作者在恶劣天气中的艰难处境,衣袖被风吹得蒙茸,形象地表现了风力之强。

“小舟自后来,所受可百钟”描述了另一艘小船在风浪中颠簸的情景,暗示了不同船只面对风浪的不同反应。“笑傲舞两棹,踊跃升斜篷”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小船在风浪中奋力划桨,勇敢前行的场景。

“此怯岂非夫,彼勇诚可庸”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不同应对方式的理解与思考,认为勇气与胆怯各有其价值。“吾知任事难,坐谭第恣胸”则表达了面对困难时内心的挣扎与思考。

“假令吾操舟,畏葸恐更慵”则是作者设想自己若掌舵,可能会因恐惧而更加懒散,进一步探讨了勇气与恐惧之间的关系。“天道不能久,既盈还当冲”表达了对自然界规律的理解,认为无论风势多么猛烈,最终都会有所缓解。

“飘风明决止,朝暾望东峰”描绘了风势逐渐减弱,太阳升起的景象,预示着希望与光明的到来。“迟行一日耳,何必责犯锋”则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困难,认为只需耐心等待,不必过于焦虑。

“吾取老聃言,挫锐万物宗”引用老子的话,表达了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与顺应,认为挫败与锐利都是万物发展的一部分,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与哲学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恶劣天气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在面对自然挑战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生活、勇气、恐惧、自然法则等主题的深入思考与感悟。

收录诗词(741)

姚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 字:姬传
  • 籍贯:安徽桐城
  • 生卒年:nài)(1731~1815

相关古诗词

朱石君中丞视赈淮上途中见示长句次韵二首(其一)

此身未作龟藏六,扰扰人閒同一局。

春水常乘东下舠,霜林每引西还毂。

论材真似蒿蔚卑,学道不如荑稗熟。

先生伯仲才峻崇,两角去天几一握。

文高万士喑无声,德盛千豪书可秃。

固应厮养皆人豪,却愧雕镌加朽木。

笥河已叹火传薪,使君今作凶年粟。

我从竹马试迎车,但觉谦衷弥粥粥。

咳唾小且出千珠,事业闳宜安万屋。

独思旧梦五十年,那得从容发还绿。

形式: 古风

朱石君中丞视赈淮上途中见示长句次韵二首(其二)

北临颍尾南灊六,寿春邑据东南局。

英布倔起逮刘安,豪杰兴亡如转毂。

列仙曾授《鸿宝》方,下客犹吟《楚词》熟。

山川极盛在一朝,钟离帝起乾符握。

自是萧条英俊无,草木八公皆赭秃。

惟馀㬥桀多劫人,每犯刑科俾荷木。

先生欲革小人面,上书先请调均粟。

夜犯霜风走旆旌,往问饥寒散饘粥。

《诗书》犹且待陶甄,桴鼓岂教惊井屋。

邻邦扰攘此安居,淮甸麦丰桑柘绿。

形式: 古风

酬释妙德

阇黎信耆㝛,貌古神清完。

如尚处榛狉,未入今世间。

与之论俗情,钝若椎刺穿。

几昧马几足,况识机械干。

见人辄谈法,不视憎喜颜。

科判舍经本,诵解波澜翻。

剖晰义微妙,贤首及慈恩。

古说久蒙晦,光明兴舌端。

乃知其中利,凛然持太渊。

闻者无愚知,悟解增悲欢。

嗟我尝脩心,勤在此生前。

自从一念失,漂转来尘寰。

譬若乘蜀舟,东下三峡关。

迅忽造海壖,矫首求西还。

溯流青天上,得不劳且艰。

爱师秉直心,启子三昧门。

师亦喜我意,不谓鄙且顽。

相从宜不厌,勿论暑与寒。

不待盛言说,目击道已存。

形式: 古风

许秋岩太守问耕图

先生伏首诸生日,深耕疾耨惟研笔。

先生彯缨登玉堂,铺棻垂颖皆文章。

秉麾出作江东守,欣戚时时念农亩。

阴雨膏惟恐后期,非种锄还去为莠。

男儿起任天下事,问舍求田非所志。

不恤四体昏作劳,固将九域蒙吾利。

一朝回首望丘园,岁见成功惟树艺。

君不见伏波将军不世才,中兴事业光云台。

营军瘴雾沈鸢地,苦忆平生季弟哀。

又不见北宋盛时君子达,韩范富欧同禁闼。

偶闻鹎鵊数声啼,忽念陇头耕晓月。

此图有士何美髯,丰玉饥谷兹身兼。

系君节钺与华衮,那容短褐从腰镰。

感事抚躬成一叹,写图非戏非为幻。

无人得喻使君怀,官舍把图时自玩。

我谓才难自古然,士如麟角偶一焉。

教民树艺且一事,只今百务须旬宣。

慷慨建树穷岁月,譬如穮蓘亦有年。

志业精勤信诸己,淮退早暮从诸天。

或图麟阁或归田,请君置此中情牵。

周公未遂明农志,何况纷纷后世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