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雨获应志喜

长夏天无云,田间农蹙额。

社鼓祈无灵,官曰是予责。

朝日叩坛前,暮雨苏地脉。

遂见槁苗兴,颂声溢阡陌。

上天自爱民,神功成惠泽。

村氓愚不知,乃谓诚能格。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中国农民在干旱季节祈求降雨的场景,以及他们对最终获得雨水的喜悦之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以及民间对于神灵的信仰与敬畏。

首句“长夏天无云”,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在一个漫长的夏季里,天空没有一丝云彩,预示着干旱的严峻形势。接着,“田间农蹙额”形象地描绘了农民愁眉不展的表情,反映出他们面对旱灾时的焦虑和无奈。

“社鼓祈无灵,官曰是予责”描述了农民们在社庙中敲击鼓声,向神灵祈求降雨,但似乎并未得到回应。此时,官员却表示这是他们的责任,暗示了政府可能采取行动来解决干旱问题。

接下来,“朝日叩坛前,暮雨苏地脉”展现了政府为缓解旱情所采取的行动。清晨,官员们在坛前祈祷,傍晚时分,终于迎来了甘霖,滋润了干涸的土地。这不仅解救了庄稼,也带来了生机。

“遂见槁苗兴,颂声溢阡陌”描绘了雨水降临后,干枯的庄稼重新焕发生机的景象,村民们欢声笑语,充满了感激之情。这一幕反映了人们对于自然恩赐的喜悦和感激。

最后,“上天自爱民,神功成惠泽。村氓愚不知,乃谓诚能格”表达了诗人对于上天仁慈、神灵庇佑的赞美,同时也指出了一些村民可能对因果关系的理解不够深刻,认为诚心能够感动神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古代中国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神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面对自然灾害时,人们寻求解决方案的智慧和努力。

收录诗词(1)

何俊(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槐花(其一)

餐菊纫兰旧有方,冷淘差可献君王。

萧萧不是惊秋叶,撼尽风枝一院黄。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槐花(其二)

暑雨初收日又西,藓墙苔径半凄迷。

旧人多入槐安梦,未忍将花踏作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读史四首(其一)李龟年

散序《霓裳》出月宫,重逢岐薛按秋风。

汉官不独威仪在,犹有梨园旧乐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读史四首(其二)蔡攸

缁衣堂上寿瓯香,父子同朝荷宠光。

盗起盟寒都不问,护持学究祀舒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