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卯七月十六日忽报罢任

掩关忽报被刑书,自笑无堪涉世疏。

白昼曾闻惊市虎,残灰今见祸池鱼。

莫嗟静影逢沙矢,犹恐馀猜及鼠蔬。

逆境自观还自喜,片心无碍一舟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忽然闭门收到被捕文书,自己苦笑因为涉世太浅无能应对。
曾在白天听到街市上的谣言像猛虎般令人惊惧,如今如同池中之鱼,身处灾祸之中。
别再感叹平静的生活也会遭受流言飞箭,还怕余下的猜疑会波及到日常琐事。
在逆境中自我审视反而感到欣喜,因为心中坦荡,如同空舟无碍。

注释

掩关:闭门不出。
刑书:法律文书,此处指被捕通知。
自笑:苦笑。
涉世疏:对世事不熟悉,缺乏应变能力。
白昼:白天。
惊市虎:比喻谣言或恐慌。
祸池鱼:比喻身处困境,成为受害者。
静影:平静的生活。
沙矢:比喻流言蜚语。
鼠蔬:日常生活琐事。
逆境:困难处境。
自观:自我反思。
片心:一颗心,指内心。
一舟虚:空舟,象征心灵的纯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复的作品,名为《乙卯七月十六日忽报罢任》。诗中表达了诗人面对突然被免去官职时的心境与感受。

"掩关忽报被刑书",开篇即以戏剧性的语言,描述了一份突如其来的免职令下达的情景,“掩关”意指紧闭的大门,象征着信息的封锁,而“忽报”则表明消息来得突然和仓促。诗人用“刑书”一词,不仅强调了命令的严肃性,也隐含了一种被处罚的心理感受。

"自笑无堪涉世疏",接着诗人自嘲自己在官场上的不擅长,“无堪”即难以承担,而“涉世疏”则说明了诗人的社会交往和处理世事的能力不足,因此他对自己的处境感到无奈。

"白昼曾闻惊市虎,残灰今见祸池鱼"。这里借用历史典故或传说来比喻自己遭遇的不幸。在古代中国,有“惊市之虎”和“祸池之鱼”的故事,分别象征着灾难降临时无辜受害者和政治斗争中被牵连的人物。诗人将这些历史影像与自己的境遇相联系,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力感。

"莫嗟静影逢沙矢,犹恐馀猜及鼠蔬"。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的心情,“莫嗟”即不必悲叹,而“静影”则是指静谧的身影;“逢沙矢”意为偶遇飞沙走石,暗喻外界的困扰和打击。接着,“犹恐馀猜及鼠蔬”中,“犹恐”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安感受,而“馀猜及鼠蔬”则是担心连累无辜之人,像老鼠一样被诽谤。

"逆境自观还自喜,片心无碍一舟虚"。在最后两句中,诗人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逆境自观”意味着面对逆境时的自我审视,而“还自喜”则显示了他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至于“片心无碍一舟虚”,这里的“片心”指的是不被世俗所累的心灵,“无碍”即无阻碍,而“一舟虚”则象征着诗人希望自己的心灵如同一叶空舟,自由漂泊在精神世界中。

综观全诗,李复通过这首词表达了面对政治挫折时的无奈、自嘲和超然。诗中充满了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无论是对官场生涯的反思,还是对于命运无常的接受,都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459)

李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九日过介之推庙

荒祠久零落,秋日故山阿。

椒菊持新奠,龙蛇忆旧歌。

论功嗟晋粟,流怨动汾波。

千岁遗灵在,乡民禁火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九月十三日夜偶书

林叶纷纷已半凋,阴云不放眼周遭。

稍知风逐青娥动,更觉天腾北海高。

万里无心思假翼,百年多事喜持螯。

山前沙井通幽圃,待得春深弄桔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三月二十八日园中作

决决清溪漱绕堂,兴来随意转藜床。

畏人野鸟疑花动,收蜜山蜂误酒香。

杏子带须红半抱,药苗退甲绿新长。

风光须是閒时见,身世今欣已两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上延帅沈内翰(其一)

昔年图史守岩幽,每仰高文动斗牛。

千里来登徐孺榻,一时如上李膺舟。

激昂囊颖思先出,慰藉泥涂欲晚收。

曾笑王筠无事业,但题草木作风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