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弟会等

吾门何所喜,子衿青青多。

豹常志古道,佩服卿与轲。

平淑号能赋,其气典以和。

枢从吾日久,道德能切磋。

泽也齿最少,已有亭亭柯。

彰颇通典籍,所立不幺么。

淳乎性源浊,今亦为清波。

就初学诵诗,日记十板过。

材虽有高下,异日俱甲科。

会汝少俊异,美若玉山禾。

看汝辞林中,枝条渐婆娑。

合亦稍纯茂,知不随身矬。

其流虽涓涓,可道为江沱。

视汝器磊磊,淳沆皆蚌螺。

我有堇山锡,欲铸子太阿。

诚能来就学,颖利加铦磨。

翘翘数子间,可与肩相摩。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翻译

我们家最喜欢什么?青青学子衣领多。
像豹子般常怀古道心,敬佩你与孔轲的贤德。
平淑以能诗闻名,气质典雅又和谐。
你跟随我已久,品德学问互相切磋。
泽虽然年纪最小,已有挺拔的才识。
彰广泛通晓典籍,所作文章不小气。
你的本性虽然淳朴,如今也如清流涌动。
你刚开始学习时,每天背诗超过十板。
尽管才能有高低,未来都能名列前茅。
预见你少年出众,如美玉山间的谷粒。
在辞藻的森林中,你的枝叶渐渐繁茂。
你合群且逐渐成熟,不会轻易被他人贬低。
你的成就虽微小,但终将汇成江河。
看你器宇轩昂,才情如同明珠藏蚌。
我有堇山之锡,想铸造成你的宝剑太阿。
真心希望你能来求学,才华更显锋利。
在众多才子中,你有望脱颖而出,与他们比肩而立。

注释

子衿:学子的衣领,代指学生。
豹:比喻有远大志向。
卿:古代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的‘您’。
轲:孔子弟子轲(孟子)。
淳:淳朴,未经雕琢。
板:古代的书写工具,此处指篇章或诗篇。
甲科: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等第。
少俊异:少年中的杰出人物。
婆娑:形容枝叶繁茂或姿态优美。
淳沆:形容水清澈。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石介所作,名为《寄弟会等》。诗中充满了对兄弟之情和学问之志的深厚表达。

"吾门何所喜,子衿青青多。" 这两句开篇就描绘出一幅温馨的家庭场景,"吾门" 指的是作者家中的环境,而"子衿" 则是古代用来束缚衣袖的一种装饰物,这里形容兄弟之间的情谊如同这些装饰一样多而青翠。

接着的"豹常志古道,佩服卿与轲。平淑号能赋,其气典以和。" 作者表达了对兄弟共同追求古代圣贤之道、共同佩戴美德并肩前行的愿望,同时赞扬兄弟俱有文采,能够撰写出平和谐调的文章。

在"枢从吾日久,道德能切磋。泽也齿最少,已有亭亭柯。彰颇通典籍,所立不幺么。" 中,石介表达了对兄弟之间情深义重、共同修习道德以及努力学习古代典籍的期望。

诗人在"淳乎性源浊,今亦为清波。就初学诵诗,日记十板过。材虽有高下,异日俱甲科。会汝少俊异,美若玉山禾。看汝辞林中,枝条渐婆娑。" 这几句里,赞扬兄弟的天性纯净,如同清澈的溪流,并且他们都从小就开始学习诗文,每日都会记住十多首诗,虽然才华有高下,但都能在将来考取功名。

最后,石介在"合亦稍纯茂,知不随身矬。其流虽涓涓,可道为江沱。视汝器磊磊,淳沆皆蚌螺。我有堇山锡,欲铸子太阿。诚能来就学,颖利加铦磨。翘翘数子间,可与肩相摩。" 中表达了对兄弟之间情谊深厚、知识广博的赞美,并且希望能够共同学习,将这份情谊和知识像锡石一样坚固,不断地磨练,直至达到最高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兄弟间的情谊和学问之志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亲情与学术的深切感悟。

收录诗词(179)

石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李缊仲渊

噫吁嘻!屈原放,贾谊投。晦之流,子望囚。

古人今人皆不免,才能累身才反仇。

吾友仲渊少学古,胸中疏落罗孔周。

点毫磨墨作文字,壮哉笔力追群牛。

三十青衫得一尉,尺泽寸波蛰长虬。

清廉爱民复材武,一日得罪系滁州。噫吁嘻!

屈原忠臣楚之望,贾谊少年才无俦。

晦之子望俱命世,麒麟头角争崔崷。

时不与兮将柰何,仲渊仲渊勿涕流。

形式: 古风

寄明复熙道

四五十年来,斯文何屯蹇。

雅正遂彫缺,浮薄竞相扇。

在上无宗主,淫哇千万变。

后生益纂组,少年事彫篆。

仁义仅消亡,圣经亦离散。

其徒日已多,天下过大半。

路塞不可辟,甚于杨墨患。

辞之使廓如,才比孟子浅。

患大恐不救,有时泪如霰。

大贤为时生,去圣犹未远。

昔日到汶上,熙道始相见。

知道在熙道,一见不敢慢。

尊之如韩孟,与道作藩翰。

今春来南都,明复去京辇。

未识心相通,所怀恨未展。

明复无羁缚,我有守官限。

南走三百里,访我殊不倦。

剧谈露胸臆,胸臆无畔岸。

高文见事业,事业盈编简。

一一皇霸略,纵横小管晏。

磊磊王相才,上下包周汉。

二贤信命世,实为有道见。

天使扶斯文,淳风应可逭。

我缀二贤末,材驽愧款段。

形式: 古风

密直杜公作镇于魏天章李公领使于魏明复先生客于魏熙道宰于魏因作诗寄之

古魏信名地,曹刘遗英躅。

李唐三百年,怅为干戈蹴。

建安风不还,南皮草空绿。

寥寥千馀祀,风流今始续。

李杜二贤公,清猷镇雅俗。

诗名占唐代,二公本名族。

圣时还并生,声烈相薰馥。

朝廷倚金汤,天子恃心腹。

盛德系物怀,威望憬夷服。

千里无惊烽,三军安食粟。

休然德化厚,苍生坐蒙福。

先生服仁义,怀道轻爵禄。

非其人不取,一箪亦自足。

陈蕃知人明,文侯好士笃。

解榻延徐孺,过门轼干木。

今留二公馆,德脩令问淑。

熙道富天爵,孝悌闻乡曲。

孔孟信可蹈,圣贤良自勖。

汉庭新射策,骤升校书局。

魏县方百里,君命往养育。

二公佐世杰,二贤不碌碌。

相与施礼让,物归不待宿。

相与讲道义,教行如流速。

贤人时遘会,间不容薄縠。

五百年一贤,今乃同时生。

千里犹比肩,四贤今连甍。

相聚诚可乐,相得良有情。

我愧孤且陋,徒抱此寸诚。

处乾叹无首,在泰非汇征。

出门皆同人,坎坎于郊行。

独鹤远无和,栖栖在阴鸣。

安得双飞翼,一翥邺都城。

形式: 古风

植萱

一人横行,武王则羞。

今西夷之鬼,抗中国而敌万乘。

西夷之服,升黄堂而骄诸侯。尊于天子,满于九州。

王法不禁,四民不收。植萱于阶兮,庶忘吾忧。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