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和杂诗十一首(其五)》,由明代诗人黄淳耀所作。诗中以“拔剑登高台”开篇,营造出一种壮志凌云、豪情满怀的氛围。诗人通过“旷望悲楚豫”,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悲叹。接着,“谁为虎传翼,喂肉使腾翥”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奸佞小人助纣为虐,损害国家的情景。
“厚下有长策,兵食急可去”表明诗人认为应当有长远之计,解决军队和粮食的问题。然而,“如何截足趾,而为适屦虑”则揭示了现实中的困境,即政策虽好,却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情况。诗人进一步以“维水载覆舟,民情两相如”警示,指出民众的情绪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不可忽视。
“奔鲸挟骇浪,跌荡安得住”比喻国家局势动荡不安,难以稳定。诗人感慨“平生湖海客,高卧恐无处”,表达了自己作为游子,面对动荡时局,内心无所依托的孤独感。最后,“栋折将压人,国侨能无惧”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关切。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国家现状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