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惜哉行”为题,由明代诗人魏学洢所作,通过描绘一只云中鹤的遭遇,表达了对高洁之士落入俗流的惋惜之情。
首句“惜哉云中鹤,矫矫乘风翔”,开篇即以“云中鹤”作为主角,以“矫矫”形容其姿态之优美,乘风飞翔,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接着,“亮音振天表,光洁凌秋霜”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云中鹤的歌声响彻云霄,其羽毛如霜般洁白,形象地表现了云中鹤的高雅与纯净。
然而,好景不长,诗中转折道:“一朝堕凡想,误入鹅鹜行。”云中鹤因某种原因,失去了原有的高洁之心,误入了世俗的行列,与那些庸俗之物为伍。这一转变,使得原本高飞的云中鹤陷入了低谷,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敛翮独惆怅,羞闻称凤凰”两句,点明了云中鹤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它只能敛翅独处,内心满是哀伤,甚至不愿听到别人称它为凤凰,因为这与它曾经的高洁形象相去甚远。整首诗通过云中鹤的遭遇,表达了对高洁之士失去本心的惋惜和对保持自我高洁品质的呼唤。
这首诗以寓言的形式,借云中鹤的形象,深刻地探讨了人性中的高洁与世俗之间的冲突,以及在面对诱惑时如何坚守自我价值的问题,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启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