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清都.中吕

地僻无钟鼓。残灯灭,夜长人倦难度。

寒吹断梗,风翻暗雪,洒窗填户。

宾鸿谩说传书,算过尽、千俦万侣。

始信得、庾信愁多,江淹恨极须赋。

凄凉病损文园,徽弦乍拂,音韵先苦。

淮山夜月,金城暮草,梦魂飞去。

秋霜半入清镜,叹带眼、都移旧处。

更久长、不见文君,归时认否。

形式: 词牌: 宴清都

翻译

地处偏僻没有钟鼓声,只剩残灯熄灭,长夜漫漫让人难以度过。
寒风吹过枯枝,暗夜中飘落的雪花洒满窗户和门扉。
大雁徒然说起传递书信,但已过尽千百对伴侣。
我终于明白,庾信的愁绪太多,江淹的哀伤至极需要抒发。
我因病体衰弱,琴弦轻轻拂动,音乐的旋律先就显得悲苦。
淮山夜晚的月光,金城傍晚的荒草,梦魂飘向远方。
秋霜半染清冷的镜子,感叹岁月流逝,连皱纹也移到了新的位置。
长久以来未见文君,归来时还能否认出我呢?

注释

地僻:偏远之地。
钟鼓:报时的钟鼓声。
残灯:即将熄灭的灯火。
度:度过。
宾鸿:大雁。
传书:传递书信。
庾信:南北朝诗人,以愁苦闻名。
江淹:南朝文学家,有哀愁之名。
文园:借指文人。
徽弦:泛指琴弦。
淮山:淮河的山脉。
金城:坚固的城池。
带眼:皱纹。
移旧处:移动到新的位置。
文君:西汉卓文君,此处代指所思念的人。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冬夜寂静、孤寂的画面。"地僻无钟鼓",写出了环境的偏远和宁静,没有市井的喧嚣。"残灯灭,夜长人倦难度",透露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疲倦,夜晚漫长,难以度过。"寒吹断梗,风翻暗雪",运用了象征手法,暗示着人生的漂泊不定和命运的无常。

接下来,词人借"宾鸿"传递书信的传统意象,表达对远方亲朋的思念,但"算过尽、千俦万侣",却无人能回应,反映出深深的孤独感。"庾信愁多,江淹恨极须赋",引用典故,表达了词人愁绪深重,如同古代文人庾信和江淹一般。

进入下片,词人自比文园病士,音乐虽美,却因心境凄凉而"音韵先苦"。"淮山夜月,金城暮草",营造出一种辽远而寂寥的意境,他的思绪飘向远方,寄托在梦境之中。"秋霜半入清镜",岁月无情,容颜渐老,"带眼、都移旧处",进一步揭示了时光流逝的哀伤。

最后,词人以卓文君的典故作结,表达了对重逢的期待和不确定,"更久长、不见文君,归时认否",流露出深深的思念和对未来相聚的疑虑。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235)

周邦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汉族。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字:美成
  • 号:清真居士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056年-1121年

相关古诗词

浣溪沙.黄钟

贪向津亭拥去车。不辞泥雨溅罗襦。

泪多脂粉了无馀。

酒酽未须令客醉,路长终是少人扶。

早教幽梦到华胥。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其一)黄钟

日薄尘飞官路平。眼前喜见汴河倾。

地遥人倦莫兼程。

下马先寻题壁字,出门闲记榜村名。

早收灯火梦倾城。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黄钟

不为萧娘旧约寒。何因容易别长安。

预愁衣上粉痕乾。

幽阁深沈灯焰喜,小炉邻近酒杯宽。

为君门外脱归鞍。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黄钟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

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