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台

芙蓉花开秋水冷,水面无风见花影。

飘香上下两婵娟,云在巫山月在天。

清澜素砾为庭户,羽盖霓裳不知数。

台上游人下流水,柱脚亭亭插花里。

阑边饮酒棹女歌,台北台南花正多。

莫笑来时常著屐,绿柳墙连使君宅。

形式: 古风

翻译

秋天芙蓉花开,秋水清凉,水面平静映出花影。
香气上浮下落,如双婵娟般美丽,云在巫山,月在天边,景象如幻。
庭院清波荡漾,朴素的石子铺地,华美的车盖和霓裳难以计数。
楼台上游人欣赏流水,亭柱上插着花朵,增添景色。
栏杆边饮酒,女子唱歌助兴,台北台南花儿盛开。
别笑我常常穿着木屐,绿色柳树环绕着使君的府邸。

注释

芙蓉:荷花。
冷:清凉。
花影:花的倒影。
飘香:香气四溢。
两婵娟:形容香气上下浮动。
巫山:古代神话中的名山。
天:天空。
清澜:清澈的波纹。
素砾:朴素的石子。
庭户:庭院。
游人:游玩的人。
流水:流水声。
亭亭:直立的样子。
插花:插着花朵。
饮酒:饮酒作乐。
棹女歌:划船女子唱歌。
台北台南:地名,代指繁华之地。
屐:木屐。
绿柳:绿色的柳树。
使君: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宅:府邸。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曾巩的《芙蓉台》,描绘了一幅秋日芙蓉盛开的静美画面。首句“芙蓉花开秋水冷”以冷秋之水反衬芙蓉的娇艳,次句“水面无风见花影”则通过平静的水面映照出花的倒影,展现出芙蓉的清丽和宁静。接下来,“飘香上下两婵娟”形容芙蓉香气四溢,如仙女般婉约,而“云在巫山月在天”则借景抒情,寓含着高洁的意象。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芙蓉台的环境,“清澜素砾为庭户”写出了水波荡漾、洁白的砂石如同庭院的景象,而“羽盖霓裳不知数”则运用华丽的比喻,暗示台上的繁华与热闹。台上的游人欣赏着美景,流水潺潺,亭亭的柱脚插满了鲜花,增添了生动的动态感。

“阑边饮酒棹女歌”描绘了宴饮欢歌的场景,而“台北台南花正多”则强调了花的繁盛,寓意着生活的富饶和欢乐。最后两句“莫笑来时常著屐,绿柳墙连使君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主人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芙蓉花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芙蓉台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收录诗词(457)

曾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 字:子固
  • 籍贯:建昌南丰(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57

相关古诗词

谷隐寺

岘南众峰外,窅然空谷深。

丹楼倚碧殿,夐出道安林。

习池抱邻曲,虚窗漱清音。

竹静幽鸟语,果熟孤猿吟。

故多物外趣,足慰倦客心。

但恨绁尘羁,无繇数追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里社

郊天社地君所重,剪秸刲匏微得供。

秦皇汉帝陋古初,桀畤殊坛倾力奉。

年年属车九重出,羽卫千人万人从。

黄金日搜尽崖窟,飞樯走箠华夷动。

马蹄路南村有社,里老邀神迎且送。

荒林破屋风雨入,野鼠山狐狼藉共。

何言茅箸古瓦瓯,稻饭豚蹄人得用。

形式: 古风

陈祁秀才园亭

眼无尘土境殊清,一绕芳蹊病体轻。

烟树疑从古画见,水轩真在碧天行。

君能极巧安山势,我欲忘归听竹声。

只恐主人难住此,弟兄嘉行满乡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京师观音院新堂

九衢言语乱人耳,三市尘沙眯人目。

猿狙未惯裹章绶,鱼鸟宁忘慕溪谷?

恨无栖宿在清旷,欲弄潺湲愈烦燠。

道人谁氏斥佳境,决汉披霄敞华屋。

骈罗嶷嶷三秀石,丛迸娟娟两修竹。

云蒸雨泄被岩壑,海倒河垂动林麓。

顿惊俯仰远嚣浊,岂直形骸摆羁束。

解衣坚坐暝忘返,饮水清谈心亦足。

丈夫壮志须坦荡,曲士阴机谩翻覆。

青鞋赤舄偶然尔,安用区区巧追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