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祝融峰

南岳诸峰七十二,惟有祝融峰最高。

九千七百三十丈,下视寰海如秋豪。

岷峨华顶远俯伏,九华五老来相朝。

上封老僧日无事,兴来以手摩云霄。

形式: 古风

翻译

南岳群峰共有七十二座,其中祝融峰最为高大。
它高达九千七百三十丈,从上往下看,大海就像秋天的一根毫毛般渺小。
远处的岷山、峨眉山和华山都低垂着头,九华山的五座老峰前来朝拜。
住在山顶的老僧人平日里无所事事,兴致来了就用手触摸云霄。

注释

南岳:指中国五岳之一的衡山。
祝融峰:衡山主峰之一。
九千七百三十丈:极言祝融峰之高。
寰海:全世界的大海。
秋豪:秋天鸟兽身上最细的毛,形容极小。
岷峨:指四川的岷山和峨眉山。
华顶:华山的最高峰。
九华五老:九华山的五座主要山峰。
上封:山顶。
老僧:年长的僧人。
摩云霄:触摸或接近云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南岳衡山祝融峰的雄伟壮观。诗人以夸张的手法,称祝融峰为七十二峰之最,高九千七百三十丈,比照之下,连大海都显得微不足道,如同秋天的一根毫毛。诗人进一步强调了祝融峰的威严,将附近的岷山、峨眉山、华山和五老峰都比作前来朝拜的尊者。最后,诗人提到山上的老僧在闲暇时,兴起之时会用手触摸云霄,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高峰的敬畏之情。整体上,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衡山祝融峰的壮丽景象,体现了宋代禅宗诗人的山水情怀。

收录诗词(545)

释智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 号:虚堂
  • 籍贯:四明象山(今属浙江)
  • 生卒年:1185年—1269年

相关古诗词

答洞阳居士糜监丞

冷冰冰地洞阳春,橐籥乾坤万物新。

抛下葛藤提不起,不知缠缚几多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谢戴悟庵

深荷城东老净名,菜园舍了又斋僧。

磨刀石子看看尽,居士肝心铁打成。

形式: 七言绝句

销印

铁鞋无底饱风霜,岁晚归来卧石床。

一对眼睛乌律律,半随云影挂寒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韩愈见大颠图赞

毡拍板,无孔笛。省要乞一言,虚空轰霹雳。

临机不解,转身又却。

随他声色非声色,洞庭湖外千峰碧。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