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清代诗人王士禛所作,名为《采石太白楼观萧尺木画壁歌》。诗中描绘了诗人落帆至牛渚,直抵太白楼的情景,以及对萧尺木所绘壁上雪色山水画的赞叹。
诗开篇即以“落帆向牛渚,直上太白楼”描绘出一幅壮丽的行旅图景,随后通过“锦袍乌帽太潇洒,回看四壁风飕飕”一句,不仅展现了人物的服饰与姿态,也营造了一种清冷而高雅的氛围。接着,诗人转向对画作的描述:“萧生何年画此雪色壁,峰峦出没烟岚稠。”这句不仅赞美了画家的技艺,也通过“峰峦出没烟岚稠”的描绘,展现了画作中山峦起伏、云雾缭绕的壮丽景象。
接下来,“元气淋漓真宰妒,江湖澒洞蛟龙愁”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画作中自然之气的生动与逼真,仿佛连天地间的神灵都为之动容,连江湖中的蛟龙都为之忧愁。这种超凡脱俗的描绘,进一步突显了画作的艺术魅力。
“吴观越观上海日,苍烟九点横齐州”则通过对比吴越两地的景观,以及日出时分的壮丽景象,展现了画作中广阔的空间感和时间的流转。而“祝融诸峰配朱鸟,潇湘洞庭放远游”则将神话中的祝融山与潇湘洞庭湖联系起来,赋予画面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历史感。
“峨眉雪照巫峡水,匡庐瀑下彭湖流”两句,则分别描绘了峨眉山的雪景与巫峡的流水,以及庐山瀑布下的彭湖,展现了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之美。最后,“须臾使我行万里,瞥如怒隼凌清秋”两句,通过比喻,表达了画作中蕴含的时空转换与速度感,仿佛瞬间就能行万里路,如同怒放的飞鹰在清秋中翱翔。
整首诗不仅赞美了画作的精湛技艺和艺术魅力,也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