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心田咏史三首(其三)吴主权

龙盘虎踞大江东,名士英流指顾中。

碧眼坐承孙氏业,青年还逊伯符风。

千秋铁瓮天垂堑,万里金汤壁烧红。

一自都亭通魏使,两朝王气付牢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以历史为背景,描绘了三国时期吴国的兴衰与权力更迭。首句“龙盘虎踞大江东”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吴国的地理位置比作龙盘虎踞,形象地展现了其险要的地势和战略价值。接下来,“名士英流指顾中”则赞美了吴国聚集了众多杰出的人物,暗示了其文化与人才的繁荣。

“碧眼坐承孙氏业”一句,描述了孙权继承并巩固了孙氏的基业,这里的“碧眼”可能是指孙权的外貌特征,也暗含着他对异族文化的接纳与融合。“青年还逊伯符风”则对比了孙权与他的兄长孙策(字伯符)的风采,表达了对孙策英姿的怀念与对孙权成就的认可。

“千秋铁瓮天垂堑,万里金汤壁烧红”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吴国都城建业(今南京)的坚固与险要,铁瓮城象征着防御工事的坚不可摧,天堑般的护城河与红色的城墙则强调了其难以攻破的地理优势。

最后,“一自都亭通魏使,两朝王气付牢笼”总结了吴国与魏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以及最终吴国政权的衰落与灭亡。通过“都亭通魏使”这一事件,暗示了吴国在外交策略上的失误,导致了国家力量的削弱。而“两朝王气付牢笼”则表达了吴国从兴盛到衰败的历史命运,以及权力更替的残酷现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描绘,展现了吴国从强盛到衰亡的过程,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收录诗词(286)

牛焘(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王谢传十二首(其一)

六代兴亡茂草荒,名门龙虎概难量。

金陵自昔钟王气,不及乌衣阀阅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读王谢传十二首(其二)王茂宏导

同气操戈向帝闉,独惭大义灭宗亲。

当时百口援谁托,处仲何心杀伯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读王谢传十二首(其三)王羲之

绝代风流擅盛名,却缘艺事掩生平。

山阴换得群鹅去,谁识当年誓墓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读王谢传十二首(其四)王僧达

浔阳赴义早知名,戴面朝天八座惊。

太保幸晋家法在,免教馁鬼作怨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