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哭仲孙概(其二)

我老那堪哭,吞声泪一襟。

应门差慰眼,伏枕独伤心。

白璧归黄壤,孤坟寄古林。

凄凉重泣痛,临绝有遗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我已年迈,怎能再承受哭泣的痛苦,只能强忍泪水,满心悲伤。
偶尔开门看看,勉强能安慰一下眼睛,但独自躺在床上,心中更是无比伤感。
如同洁白的美玉回归尘土,我的孤坟只身隐藏在古老的树林中。
再次感到凄凉,痛哭不止,临终之际似乎还有未尽的话语在耳边回响。

注释

我老:形容词,指诗人年迈。
那堪:副词,怎能承受。
吞声:动词短语,忍住不发出声音。
应门:动词,照看门户,这里指偶尔开门看看。
差慰:动词,稍微安慰。
伏枕:动词,躺在床上。
白璧: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黄壤:名词,泛指泥土,象征死亡。
孤坟:名词,指诗人的墓地。
古林:形容词,古老的树林。
临绝:动词,临近死亡。
遗音:名词,未尽的话语,可能指遗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瑞所作的《除夜哭仲孙概(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亡友仲孙概的深切哀悼之情。首句“我老那堪哭”直接抒发了诗人年迈之身难以承受丧友之痛,接下来的“吞声泪一襟”描绘了他强忍悲泣,泪水湿透衣襟的画面。诗人感到些许安慰的是“应门差慰眼”,想象仲孙概若在,或许还能开门相迎,但现实却是“伏枕独伤心”,只能独自面对悲痛。

诗人进一步感慨仲孙概的离世,如同白璧归于尘土,“白璧归黄壤”,暗示生命的消逝;而他的坟墓孤独地坐落在“孤坟寄古林”,显得格外凄凉。最后两句“凄凉重泣痛,临绝有遗音”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深深怀念,仿佛还能听到他的声音,这遗音成为诗人永别的哀痛。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通过细节描绘和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哀思和失去挚友后的无尽悲凉。

收录诗词(362)

徐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度宗咸淳间应进士举,不第。祖父云岩、叔祖东绿皆善诗,叔父洁山居士,弟可玉、宗玉,从弟楚玉、兰玉皆有文才,次第任散官。所著则《松巢漫稿》,卒年七十一。吴存挽之曰:“善人已矣,空留千百年番水之名;后世知之,当在数十卷松巢之稿!”其见重于当时如此。后许竹南《有怀》诗云:“江北江南老弟昆,三生文会几评论。蚤知倾盖头俱白,悔不连床话共温。洲没草枯芳士歇,巢倾鹤去故枝存。至今惟有湾头月,照我溪南水竹村。”

  • 字:山玉
  • 号:松巢
  • 籍贯:江西鄱阳
  • 生卒年:1255~1325

相关古诗词

夏五有旨徙豪右郡邑以吾家充数与章正卿同泊舟琵琶洲下

去国羁怀恶,开帆眼界新。

同为万里客,犹是一乡人。

浪说王孙富,谁怜郭解贫。

江妃应笑我,从此素衣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夏日读陶韦诗偶成

诗道贵和平,由来写性情。

要知冲口出,绝胜撚髭成。

理到辞须达,神超韵自清。

无人融此趣,庭户绿阴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谒镇闽王庙

钓龙台临江水隅,上有玉殿祠亡诸。

闽地称王因禹后,汉朝封国在秦馀。

潮喧鼓吹来沧海,云拂旌旗拥碧虚。

自古神明归正直,双蛇出没定何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读画史

子敬因成駮,曹兴偶画蝇。

初非有意作,竟以绝伦称。

铸错吾何恨,求全古所惩。

中年思烂熟,巧力不须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