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士瞻在海上遭遇风浪,漂泊至倭国边界时的所见所感。他以"极海风波不易模"开篇,形象地表达了航行的艰难与不确定性。"孤臣去国逮天隅",诗人自比为孤独的臣子,远离故土,身处天涯海角。
"东临倭子将非类,西脱秦山即异区",进一步描述了周围环境的陌生和自己身处异域的境况。"鵩鸟昔来凶已告"引用典故,暗示了不祥的预兆,而"界山今遇死无殊"则表达了面对生死的坦然,即使面临死亡,也无惧色。
最后两句"男儿许国诚何恨,只恐君王念未苏",诗人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忧虑,虽然自己愿意为国捐躯,但担心君主尚未从困境中清醒过来,未能理解他的忠诚和付出。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漂泊之苦,又有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展现了元代文人志士的家国情怀。尽管语言简练,但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