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荐福寺山亭

时事如不闻,烦襟尚郁怫。

高亭一何壮,俾我遗外物。

是时夏景初,竹树雨飘拂。

燕雀飞檐楹,喧争互强倔。

世纷类如此,小大何得失。

始知绝群动,方外真有佛。

此地可终隐,不惟谢炎郁。

逍遥鞭其后,岂恨久蟠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登荐福寺山亭》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通过描绘登临山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对世事的反思与超脱。

首句“时事如不闻,烦襟尚郁怫”,诗人似乎置身于纷扰的世事之外,内心却仍难以平静,流露出一种矛盾的情绪。接着,“高亭一何壮,俾我遗外物”两句,诗人登上高亭,视野开阔,心灵得到了暂时的宁静,仿佛能遗弃世间的一切烦恼。

“是时夏景初,竹树雨飘拂”描绘了夏日雨后的清新景象,竹树在雨水的滋润下显得更加生机勃勃。燕雀在檐楹间飞舞,它们的喧闹与争斗,映照出世间的种种纷扰。

“世纷类如此,小大何得失”诗人感叹世间的纷争就如同燕雀的喧闹,无论大小,都难逃得失的轮回。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

“始知绝群动,方外真有佛”在经历了内心的挣扎与外界的纷扰之后,诗人开始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意识到只有超越世俗,才能找到真正的宁静与解脱,如同佛教中追求的“涅槃”。

“此地可终隐,不惟谢炎郁”诗人表达了在这里隐居的愿望,不仅是为了逃避炎热与压抑,更是为了寻找心灵的归宿。

最后,“逍遥鞭其后,岂恨久蟠屈”诗人以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生活,即使长久地处于困境之中,也不会感到遗憾,因为内心已经找到了自由与平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洞察与超脱,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九曲池

广陵春欲归,九曲池先暖。

积雪未全消,流波已全满。

宫城落乔木,岸竹排纤簳。

古事无足悲,登临苦日短。

形式: 古风

和永叔夜坐鼓琴二首(其一)

众人于五音,丑正不丑随。

所以匣中琴,寂寂少人知。

淳和太平风,简淡邃古时。

得意亦忘言,居然见无为。

非公蕴真乐,此道谁复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和永叔夜坐鼓琴二首(其二)

知音古亦少,况乃今人乎。

至和动殊类,此则今世无。

舜韶舞百兽,事可观于书。

但非耳目接,便自疑其虚。

谁谓今之人,反不如兽欤。

大音盖希声,聋俗或万殊。

中孚有不化,嗟嗟乎豚鱼。

形式: 古风

苦寒行

驱马涉长碛,千里径无草。

天寒日光淡,积雪常杲杲。

劲风裂肌肤,狐貉甚鲁缟。

况我被甲铠,寝迟起常早。

崔嵬陟高山,日落尚远道。

人生各有命,岂惮事遐讨。

饮冰伤心骨,重研如巨枣。

义深自最励,身贱宁要好。

亲戚何可逢,功名未自保。

少年慕壮健,我独贵疏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