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族谱重修》由明代诗人王天性所作,通过描绘家族血脉的源远流长与繁衍不息,表达了对家族历史的尊重和对族谱修订的重视。
首联“明明鼻祖肇基勤,蛰蛰云孙嗣世殷”以“鼻祖”开篇,赞美先祖创业之艰辛与勤劳,接着以“云孙”形容后代众多,展现家族的繁荣昌盛。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家族比作繁茂的云雾,形象地描绘出家族成员众多、世代延续的景象。
颔联“水始一源千派别,木初同本万枝分”进一步阐述家族血脉的起源与分支。水从同一源头分出千条支流,木从同一根茎生出万枝,以此比喻家族虽分枝繁多,但根源相同,强调了家族成员之间的血缘联系和共同的家族文化传承。
颈联“鸡如得食还呼类,鸟欲归巢必认群”通过动物的行为来隐喻家族成员间的团结与归属感。鸡觅食时会呼唤同类,鸟归巢时会辨认群体,这些自然界的习性被诗人用来象征家族成员在遇到困难或需要帮助时,能够相互扶持、紧密团结。
尾联“要识诗歌行苇意,无将谱牒视虚文”点明了诗的主题和目的。诗人希望人们通过阅读族谱,了解家族的历史和文化,而不仅仅是将其视为一堆没有生命的文字。这里的“行苇”比喻族谱中的记载如同芦苇一般,虽然简单却承载着家族的记忆和传统,提醒人们不应忽视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家族血脉的描绘,表达了对家族历史的尊重和对族谱修订的重视,同时也强调了家族成员之间的团结与归属感,以及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