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重修

明明鼻祖肇基勤,蛰蛰云孙嗣世殷。

水始一源千派别,木初同本万枝分。

鸡如得食还呼类,鸟欲归巢必认群。

要识诗歌行苇意,无将谱牒视虚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族谱重修》由明代诗人王天性所作,通过描绘家族血脉的源远流长与繁衍不息,表达了对家族历史的尊重和对族谱修订的重视。

首联“明明鼻祖肇基勤,蛰蛰云孙嗣世殷”以“鼻祖”开篇,赞美先祖创业之艰辛与勤劳,接着以“云孙”形容后代众多,展现家族的繁荣昌盛。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家族比作繁茂的云雾,形象地描绘出家族成员众多、世代延续的景象。

颔联“水始一源千派别,木初同本万枝分”进一步阐述家族血脉的起源与分支。水从同一源头分出千条支流,木从同一根茎生出万枝,以此比喻家族虽分枝繁多,但根源相同,强调了家族成员之间的血缘联系和共同的家族文化传承。

颈联“鸡如得食还呼类,鸟欲归巢必认群”通过动物的行为来隐喻家族成员间的团结与归属感。鸡觅食时会呼唤同类,鸟归巢时会辨认群体,这些自然界的习性被诗人用来象征家族成员在遇到困难或需要帮助时,能够相互扶持、紧密团结。

尾联“要识诗歌行苇意,无将谱牒视虚文”点明了诗的主题和目的。诗人希望人们通过阅读族谱,了解家族的历史和文化,而不仅仅是将其视为一堆没有生命的文字。这里的“行苇”比喻族谱中的记载如同芦苇一般,虽然简单却承载着家族的记忆和传统,提醒人们不应忽视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家族血脉的描绘,表达了对家族历史的尊重和对族谱修订的重视,同时也强调了家族成员之间的团结与归属感,以及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收录诗词(104)

王天性(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二亲传

痛思不孝负恩深,读罢传文泪满襟。

官薄曾沾三釜禄,养贫为却四知金。

鸾章无自承天宠,鹤发空劳教子心。

此恨悠悠何处写,皋鱼终日泣风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王全吾新架二石桥

共道渴虹下饮泉,那知驱石渡三川。

金堤横锁崖边路,玉甃直穿水底天。

未许老翁来坠履,可容游客听啼鹃。

风清月白琴声里,桥上行人桥下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李心斋司训双髻山诗

何处佳人不解羞,巧妆双髻泛中流。

并矜洛女凌波渡,竞学湘妃鼓瑟游。

解佩有怀留子岛,拾芳长忆侍郎洲。

鲛人虚赠鲛绡帕,欲赛云鬟故出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结社陶情

香山九老与齐肩,洛社耆英亦并贤。

明世功成身蚤退,高人类聚乐无边。

易穷三万六千日,难负风花雪月天。

社里可能除酒禁,愿陪末席了馀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