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丈京丈和篇踏至四用前韵为谢

江南从识桂花林,岁岁逢秋属意深。

夜气未添承露掌,晓光先上辟寒金。

玉笙殿迥应留月,铁杵岩高不用砧。

争似吾家种流水,拥香亭榭绿沉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我自小在江南的桂花林中长大,每年秋天都深深沉醉其中。
夜晚的清凉并未增加露珠的重量,清晨的阳光却率先照耀在金黄的桂花上。
在那遥远的玉笙宫殿,月光似乎特意停留,而在高峭的铁杵岩上,不再需要砧声敲打桂花。
哪里比得过我家那流水潺潺的桂花种植地,四周亭台楼榭环绕,满是浓郁的桂花香气。

注释

桂花林:江南地区盛产的桂花树林。
承露掌:形容桂花如承露而生,晶莹剔透。
辟寒金:比喻桂花在寒冷的清晨依然绽放,如金色的花朵。
玉笙殿:华丽的宫殿,可能象征着高贵或远方。
铁杵岩:形容岩石坚硬,与玉笙殿形成对比,暗示自然环境的粗犷。
流水:指自家的溪流,可能寓意着宁静和生机。
拥香亭榭:亭台楼榭围绕着桂花,充满香气。
绿沉沉:形容桂花树繁茂,颜色翠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秋景的画面,诗人通过桂花林的认知,表达了对逢秋时节的深厚情感。夜晚的凉意尚未增加,但桂花已经承担起露珠,手掌中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清新。晨光先照在寒冷的金色叶片上,显得分外耀眼。玉笙殿似乎在留住月亮,而铁杵岩则高耸,不需要用砧石去凿刻什么。

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家乡种植的流水(可能指的是桂树)更胜一筹,它们围绕着香气浓郁的小亭和绿意盎然的亭榭,给人以深远的意境。整首诗语言清丽,意境幽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家乡之美的无限留恋和赞美之情。

收录诗词(1136)

张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号:约斋
  •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 生卒年:1153—1221?

相关古诗词

水仙花

鲤鱼程阔海茫茫,照眼琼标十二行。

矾弟梅兄同旧隐,风姨月姊特新妆。

湘滨人远难闻瑟,洛浦才高最断肠。

何似香严真实处,鼻端无窍著猜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长至前夕书寄陆严州

铜炉熟火暖无烟,一盏清灯纸帐边。

迟睡颇如除夜景,新阳方幸好晴天。

诗成水阁梅堪折,信断山城雁不传。

莫待扁舟叙暌隔,归来身作紫微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代书回寄杨伯虎

僧舍匆匆别,飞花雨过春。

水村居自乐,城市懒尤真。

载酒青油舫,传书白锦鳞。

访君须及早,非是久閒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写村舍壁

路转溪隅草色苍,烟霏云屋带渔乡。

鸡头叶老陂塘暗,狗脊花繁篱落香。

景物向人须品藻,太平无地不耕桑。

何时秋入丰年社,持蟹来听压酒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