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杂咏(其四)

药溪流水碧差差,不拟天寒出浴迟。

卒岁无衣双赤膊,负暄岩下曝孙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农村生活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物的质朴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药溪流水碧差差”,开篇以“药溪”点明地点,流水“碧差差”则描绘了水色的清澈与流动之美,给人以清新之感。“不拟天寒出浴迟”,诗人巧妙地将人物行为融入自然景象之中,暗示了人物的生活状态和性格特点,流露出一种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

“卒岁无衣双赤膊”,“卒岁”意味着年末,“无衣”则表明人物生活简朴,甚至到了年末仍无衣物可换,只能“双赤膊”。这种描述既体现了生活的艰辛,也展现了人物的坚韧与乐观。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依然能够保持赤诚与自由,不被物质所束缚。

“负暄岩下曝孙儿”,“负暄”意为背对着阳光取暖,这一细节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在寒冷季节的生活方式。在岩石之下,老人背对阳光,温暖着孙子,画面温馨而充满人情味。这不仅表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在艰苦环境中寻找温暖与希望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农村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物的朴实、坚韧与乐观,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美好关系。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诗人成功地传达了深刻的生活哲理和情感体验。

收录诗词(28)

齐体物(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台湾杂咏(其六)

生年十五鬓鬖鬖,招得儿夫意所甘。

岂但俗情偏爱女,草中都不长宜男。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覃]韵

题施见田同年诗册

才华烂熳本天真,一卷琳琅入眼新。

论古澜翻三峡水,抽毫艳扫六朝人。

江山历尽襟怀壮,风雨来时笔墨亲。

此去金门看奏对,圣朝今日重词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寿黄春池广文

海外通经旧有名,颍川治谱擅家声。

文章寿世千秋永,节烈匡时一郡倾。

槐市昔曾留矩范,榆乡今已遂澄清。

且看大展经纶手,未许閒居老此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残雪

梅梢红已上朝暾,冷意无多几点存。

泥印渐消鸿爪迹,花铺尚现马蹄痕。

寻诗浅踏人双屐,访友迟归酒一樽。

三尺立穿师未醒,儿时光景忆程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