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登第示同年》由宋代诗人赵鼎所作,描绘了新科进士在春风得意时的喜悦与感慨。首句“氤氲和气凤城春”以春日的和煦之气象征京城的祥和氛围,暗喻新科进士在春天般的京城中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折点——科举及第。
“正是英豪得志辰”则直接点明了新科进士们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实现了个人理想与抱负,成为国家栋梁的时刻。接下来的“雨露九重均造化,丹青千字富经纶”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皇恩比作雨露,滋养万物,强调了君主对人才的重视与培养;同时,以“丹青千字富经纶”形容新科进士们学识丰富,才华横溢,为国家贡献智慧。
“古来将相皆由此”一句承上启下,指出自古以来的将相之才多出自科举,强调了科举制度在选拔人才上的重要性。“今见诗书不误人”则表达了诗人对科举制度的信任与肯定,认为通过读书学习,人们能够实现自我价值,不会误入歧途。
最后,“何处寒乡少年子,绿袍归拜北堂亲”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那些出身寒微的年轻学子,在经过不懈努力后,终于金榜题名,身着绿袍,返乡向父母报喜,表达对家庭的感激与孝顺之情。整首诗既赞美了科举制度的公平与公正,也体现了新科进士对家人的深情厚意,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