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萧条微雨绝,荒岸抱清源。
入舫山侵塞,分泉稻接村。
秋声依树色,月影在蒲根。
淹泊方难遂,他宵关梦魂。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忧愁的自然景象。开篇“萧条微雨绝,荒岸抱清源”两句,设置了一种秋末初冬的氛围,微雨之后的萧瑟之气与荒凉的河岸形成鲜明对比,而清澈的泉水则在这宁静中流淌,显得格外珍贵。
“入舫山侵塞,分泉稻接村”两句,则是从动态和生活场景切入,描绘了舟船与自然、农耕活动相互交织的画面。山势延伸至河岸边,似乎要将那份宁静也带给远处的乡村。而“分泉稻接村”更是表现了水源对农业生活的重要性。
诗人在“秋声依树色,月影在蒲根”中捕捉到了秋夜特有的声音和光线。秋风中的叶声似乎附着于树木之上,而月光则穿透了芦苇,营造出一种深远而又柔和的意境。
最后,“淹泊方难遂,他宵关梦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某种不易实现的愿望,以及因这种愿望而生的夜晚思绪。这里的“他宵”指的是另一个夜晚,可能是对未来的憧憬,也可能是对过去的回忆。而“关梦魂”则是将这些情感牢牢地扣在心灵深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面对未知时的情感波动。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早年出家为僧。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独自南斋卧,神闲景亦空。
有山来枕上,无事到心中。
帘卷侵床月,屏遮入座风。
望春春未至,应在海门东。
凝愁对孤烛,昨日饮离杯。
叶下故人去,天中新雁来。
连沙秋草薄,带雪暮山开。
苑北红尘道,何时见远回。
去去行人远,尘随马不穷。
旅情斜日后,春色早烟中。
流水穿空馆,闲花发故宫。
旧乡千里思,池上绿杨风。
趋走迫流年,惭经此路偏。
密云埋二室,积雪度三川。
生类梗萍泛,悲无金石坚。
翻鸿有归翼,极目仰联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