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

女娲矜巧智,炼石补天漏。

秦王恃威力,举鞭石可走。

愚夫秉至性,金石良非偶。

豫生报国士,三伏漆身黝。

嗟哉樊将军,赠轲以其首。

浣沙有贞女,轻生如敝帚。

智可下三军,威劫六国后。

莫转愚夫心,乃失函关守。

圣人贵至诚,立法尚平厚。

尧舜恭己任其贤,四海嗥嗥智巧闲。

回首唐虞青简在,愚夫爱生甘倒悬。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读史》由明代诗人戚继光所作,通过历史典故的对比与反思,探讨了人性、智慧、权力与忠诚之间的复杂关系。

首句“女娲矜巧智,炼石补天漏”,引用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赞美女娲的聪明才智,同时也暗含对人类智慧的肯定。接着,“秦王恃威力,举鞭石可走”则以秦始皇为例,批评那些依赖武力和权力的人,暗示力量并非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愚夫秉至性,金石良非偶”强调了普通人坚守本性的价值,即使面对坚硬如金石的困难,也应保持内心的纯净。随后,“豫生报国士,三伏漆身黝”赞扬忠臣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不惜牺牲自己,即使在酷暑中漆身,也无怨无悔。

“嗟哉樊将军,赠轲以其首”提到荆轲刺秦的故事,感叹樊将军的悲剧命运,同时对荆轲的勇敢行为表示敬意。接下来,“浣沙有贞女,轻生如敝帚”赞美浣纱女的节操,将生命视为微不足道,体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

“智可下三军,威劫六国后”指出智慧能够战胜军队,而权力却无法长久控制人心。最后,“莫转愚夫心,乃失函关守”告诫人们不要改变普通人的本心,否则会失去重要的守卫,暗指统治者不应忽视民众的力量。

“圣人贵至诚,立法尚平厚”强调圣人重视真诚与公平,法律应以厚德载物。接着,“尧舜恭己任其贤,四海嗥嗥智巧闲”赞扬古代圣君如尧舜,谦逊地任用贤能,使得天下安宁,智巧得以闲适。

“回首唐虞青简在,愚夫爱生甘倒悬”以唐虞时代作为理想社会的象征,表达了对过去淳朴时代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社会中愚夫过于珍视生命的感慨,即使生活艰难也要保持乐观与坚韧。

整首诗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对比,深刻探讨了人性、智慧、权力与忠诚的价值,以及理想社会的构建之道,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现实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246)

戚继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

  • 字:元敬
  • 号:南塘
  • 籍贯:山东登州

相关古诗词

慨古

乾坤何龊龊,四序代衰雄。

古道尽河水,枯木多悲风。

世事缅如此,人欲焉可穷?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元宵王万户席上

暮霭初收火树悬,银河万丈遥相连。

繁星丽千门,明月当华筵。

高堂簇绮罗,宝炬开金莲。

鳌山掩映城不夜,昆仑顶上人如仙。

忽忆穷谷之元元,不知今夕何为然?

愿得君恩如灯月,一时照耀来九天。

关塞无尘烽火息,太平有象凤毛骞。

且与将军拌一醉,高歌潦倒春风前。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王明府园亭

久忆池亭胜,今来览物华。

松篁开晚径,鸟雀浴晴沙。

地即谈玄宅,人疑辋水家。

独怜幽意惬,不惜醉流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部兵戍蓟

叱马过幽州,横行北海头。

朔风喧露鼓,飞电激蛇矛。

奋臂千山振,英声百战留。

天威扬万里,不必侈封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