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二十七)

茅栋野人居,门前车马疏。

林幽偏聚鸟,溪阔本藏鱼。

山果携儿摘,皋田共妇锄。

家中何所有,唯有一床书。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翻译

简陋草屋住着野人,门前车马稀疏来往。
树林幽深鸟儿聚集,溪流宽阔原是鱼儿藏身之处。
山间的果子与孩子一同采摘,田间劳作夫妇共享农忙。
家中所拥有的,只有一床书籍为伴。

注释

茅栋:简陋草屋。
野人:乡村居民。
门前:房子前面。
车马疏:车辆行人稀少。
林幽:树林幽静。
聚鸟:鸟儿聚集。
溪阔:溪流宽阔。
藏鱼:隐藏鱼类。
山果:山上的果实。
携儿摘:带着孩子采摘。
皋田:河边田地。
共妇锄:与妻子一起锄地。
何所有:有什么。
唯有一床书:只有满床的书籍。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满足于简朴生活的情怀。

"茅栋野人居,门前车马疏。" 这两句设置了一种远离尘嚣的乡间环境,茅屋是贫寒农舍的象征,而“门前车马疏”则表明这里并非繁华之地,只有稀疏的车马经过。

"林幽偏聚鸟,溪阔本藏鱼。" 这两句突出了自然景观的宁静与丰饶,林中聚集着鸟儿,溪水宽广而又深邃,是鱼类的天然庇护所。

"山果携儿摘,皋田共妇锄。" 这两句描绘了农家生活的温馨画面,诗人与孩子一同在山上采摘果实,与妻子共同耕作于田间,这些都是劳动和收获的美好时刻。

"家中何所有,唯有一床书。" 最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他虽身处贫寒,但精神世界却丰富无比,只需一床书籍,便足以支撑起他对知识与智慧的追求和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清贫自乐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二十八)

登陟寒山道,寒山路不穷。

溪长石磊磊,涧阔草濛濛。

苔滑非关雨,松鸣不假风。

谁能超世累,共坐白云中。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诗三百三首(其二十九)

六极常婴困,九维徒自论。

有才遗草泽,无艺闭蓬门。

日上岩犹暗,烟消谷尚昏。

其中长者子,个个总无裈。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诗三百三首(其三十)

白云高嵯峨,渌水荡潭波。

此处闻渔父,时时鼓棹歌。

声声不可听,令我愁思多。

谁谓雀无角,其如穿屋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诗三百三首(其三十三)

闻道愁难遣,斯言谓不真。

昨朝曾趁却,今日又缠身。

月尽愁难尽,年新愁更新。

谁知席帽下,元是昔愁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