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三十三)

闻道愁难遣,斯言谓不真。

昨朝曾趁却,今日又缠身。

月尽愁难尽,年新愁更新。

谁知席帽下,元是昔愁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翻译

听说忧愁难以排遣,这话似乎不太真实。
昨天还试图摆脱它,今天却又缠绕在心间。
月亮圆缺,忧愁无尽,新的一年忧愁又翻新。
谁知道在这席帽之下,隐藏的竟是往日的愁苦之人。

注释

闻道:听说。
愁:忧愁。
遣:排遣。
斯言:这话。
谓:说。
不真:不太真实。
曾:曾经。
趁却:摆脱。
缠身:缠绕。
月尽:月亮圆缺。
年新:新的一年。
谁知:谁知道。
席帽:席帽下的隐藏。
昔愁人:往日的愁苦之人。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愁绪的深沉回忆与无尽的情感。"闻道愁难遣,斯言谓不真"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愁绪的复杂情感,即便是听说愁绪难以消散,也依然怀疑其是否真正存在。而接下来的"昨朝曾趁却,今日又缠身"则表明尽管昨日可能暂时摆脱了这些烦恼,但它们如影随形,今天又重新缠绕在心头。

诗的后半部分"月尽愁难尽,年新愁更新",通过对比月份的更替和愁绪的无穷无尽,强调了这种情感的持久性。最后两句"谁知席帽下,元是昔愁人"则是一种自我认同,诗人意识到自己就是那个怀抱旧日忧伤的人。

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深沉,通过对比和重复等修辞手法,强调了愁绪的持久性和个人对于过去记忆的执着。同时,这也反映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表现出了一种特有的悲凉美。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三十五)

三月蚕犹小,女人来采花。

隈墙弄蝴蝶,临水掷虾䗫。

罗袖盛梅子,金鎞挑笋芽。

斗论多物色,此地胜余家。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诗三百三首(其三十八)

余曾昔睹聪明士,博达英灵无比伦。

一选嘉名喧宇宙,五言诗句越诸人。

为官治化超先辈,直为无能继后尘。

忽然富贵贪财色,瓦解冰消不可陈。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诗三百三首(其四十二)

璨璨卢家女,旧来名莫愁。

贪乘摘花马,乐搒采莲舟。

膝坐绿熊席,身披青凤裘。

哀伤百年内,不免归山丘。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诗三百三首(其四十四)

独卧重岩下,蒸云昼不消。

室中虽暡叆,心里绝喧嚣。

梦去游金阙,魂归度石桥。

抛除闹我者,历历树间瓢。

形式: 古风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