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少年.别历下

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

罨画园林溪绀碧。算重来、尽成陈迹。刘郎鬓如此,况桃花颜色。

形式: 词牌: 忆少年

翻译

柳树一片,一望无边,画船不知人间离情,依然载着四方来客四处游荡,挂起远航的征帆。只有南山有情有意,在两岸来相送,只是高城处的佳人,却被山水隔断了视线。
两岸风光如画,秀丽动人,园林溪水一片水色青青,明净透彻。就算能重新游一遍旧地,也物是人非,成为过眼云烟,到处飘泊,刘郎的鬓发已花白如斑,人已苍老,何况桃花的青春?

注释

官柳:大道两旁的柳树。
官,把官道,大路。
画舸:画船,指首尾彩画的大船。
南山:指历山,在历城县南。
罨画:色彩杂染的图画。
绀碧:深蓝色。
绀:本谓青红,青而含赤色,后谓青翠之色。
刘郎:刘禹锡。
刘郎桃花:谓刘禹锡作桃花诗讥讽当权贾祸遭贬之事。

鉴赏

这首宋词《忆少年·别历下》是晁补之所作,描绘了一幅离别时的景象。"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三句,以柳树、船只和游子象征着无尽的离愁与漂泊不定的生活。"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南山虽有情,但阻隔了行者与亲人的视线,暗示了空间上的距离和情感上的失落。

"罨画园林溪绀碧",通过描绘园林溪水的美丽色彩,反衬出离别的哀伤,暗示美好的回忆将随时间流逝而成为过去。"算重来、尽成陈迹"进一步强调了物是人非的感慨。最后,"刘郎鬓如此,况桃花颜色"借用了刘禹锡的典故,表达岁月如梭,主人公的容颜已老,连桃花的娇艳也无法抵挡时光的摧残,深化了离别的伤感主题。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寓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离别后的落寞与对过去的怀念,表达了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忆秦娥.和留守赵无愧送别

牵人意。高堂照碧临烟水。清秋至。

东山时伴,谢公携妓。黄菊虽残堪泛蚁。

乍寒犹有重阳味。应相记。坐中少个,孟嘉狂醉。

形式: 词牌: 忆秦娥

斗百花(其三)

斜日东风深院。绣幕低迷归燕。

潇洒小屏娇面,仿佛灯前初见。

与选筵中,银盆半拆姚黄,插向凤凰钗畔。

微笑遮纨扇。教展香裀,看舞霓裳促遍。

红飐翠翻,惊鸿乍拂秋岸。

柳困花慵,盈盈自整罗巾,须劝倒金盏。

形式: 词牌: 斗百花

斗百花(其二)汶妓褚延娘

脸色朝霞红腻。眼色秋波明媚。

云度小钗浓鬓,雪透轻绮香臂。

不语凝情,教人唤得回头,斜盼未知何意。

百态生珠翠。低问石上,凿井何由及底。

微向耳边,同心有缘千里。

饮散西池,凉蟾正满纱窗,一语系人心里。

形式: 词牌: 斗百花

斗百花(其一)汶妓阎丽

小小盈盈珠翠。忆得眉长眼细。

曾共映花低语,已解伤春情意。

重向溪堂,临风看舞梁州,依旧照人秋水。

转更添姿媚。

与问阶上,簸钱时节,记微笑,但把纤腰,向人娇倚。

不见还休,谁教见了厌厌,还是向来情味。

形式: 词牌: 斗百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