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林少忠因为家叔再留之馆(其一)

择师难似择良医,争得奇功指俗迷。

每羡君才如扁鹊,能为后学发醯鸡。

作文须有夺胎法,卞惑先须刮膜篦。

子侄明年看骨换,所求不止在刀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选择老师如同选择好医生一样困难,哪里能找到能指出世俗迷惑的奇才。
常常羡慕你的才华如同扁鹊,能启发后辈如同开启醋坛的醯鸡(比喻启蒙者)。
写作要有创新手法,首先要清除心中的困惑和杂念。
期待你的子孙们能看到你的进步,追求的不仅仅是一点点的进步。

注释

择师:选择老师。
良医:优秀的医生。
争得:哪里能寻到。
奇功:非凡的才能。
俗迷:世俗的迷惑。
君才:你的才华。
扁鹊:古代名医。
后学:后辈学生。
发醯鸡:启发启蒙。
作文:写作。
夺胎法:创新手法。
卞惑:困惑。
刮膜篦:清除杂念。
子侄:子孙。
明年:未来一年。
骨换:显著的进步。
刀圭:一点点的进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迈的作品,名为《寄林少忠因为家叔再留之馆(其一)》。诗中通过对“择师”和“择医”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选择良师益友的重要性,以及对知识传承的期待。

首句“择师难似择良医”,强调了选取导师的艰难,类似于寻找优秀医生一般不易。紧接着,“争得奇功指俗迷”,则表明即使找到良师,也需要努力学习,以解除常人对于知识的迷茫。

“每羡君才如扁鹊,能为后学发醯鸡”一句中,“扁鹊”是古代传说中的鸟,据说它能够在寒冷的天气里不凍死,而是通过自己的技巧生火取暖。这里作者借此形象赞美林少忠的才华,如同能自我温暖、照亮他人的光芒。

“作文须有夺胎法,卞惑先须刮膜篦”这两句则是在谈论写作时应有的技巧和方法。其中,“夺胎法”、“刮膜篦”都是形容高超的文学创作能力。

最后,“子侄明年看骨换,所求不止在刀圭”表达了作者对林少忠未来成就的期待,并非仅限于表面的名利。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精妙的比喻和象征,展现了作者对于学问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友人才华的赞赏与期待。

收录诗词(492)

王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诗人。一作贯之。自号臞轩居士。嘉定十年(1217)进士,经历南外睦宗院教授、漳州通判等职。为人刚直敢言,刘克庄曾以"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诗句相赠。后来他由于应诏直言,被台官弹劾而降职。淳□中,主持邵武军事务,死后追封为司农少卿

  • 字:实之
  • 籍贯:今福建仙游县园庄镇(旧称慈孝里)
  • 生卒年:1184~1248

相关古诗词

寄郑龙川子汝瞻岩翁二首一叙别怀一谢惠端砚(其二)

寄我端溪玉一弯,文房取友此其端。

眼中厌看珊瑚树,掌上忻擎紫马肝。

底用千金求国手,拟封九锡霸词坛。

他时游宦南州路,免载囊中只石还。

形式: 七言律诗

寄谢希贤先觉表兄

昔君弱冠我犹儿,黄卷青灯茅屋西。

父对人谈称卫玠,母因客过器王圭。

别来阻寄尺书鲤,梦里时亲日角犀。

风快偶然翔短翼,不应鸿鹄久卑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晚过白沙

浪踏麻鞋破晓行,林梢犹自带残星。

气吞宇宙原无馁,心醉功名未觉醒。

红雨无端污行色,白云知我忆亲庭。

平生惯作江湖客,得酒相看眼倍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梅花吟

君不见山前山后雪成堆,朔风撼地声如雷。

孤根忍死受寒冻,须作百花头上魁。

寻春游子不爱惜,马蹄践蹂花狼籍。

芳姿不肯被消磨,饱尽炎凉方结实。

实成始得主人知,进登玉陛调鼎胹。

那时滋味甜如饴,无忘霜风吹折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