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果昼二僧院

何必老林泉,冥心便是禅。

讲时开院去,斋后下帘眠。

镜朗灯分焰,香销印绝烟。

真乘不可到,云尽月明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何必非要去隐居山林泉边,心灵清净本身就是修行的禅意。
讲经时开门迎接信徒,用斋后放下帘幕安眠。
烛光映照镜子分外明亮,焚香过后香印不再有烟雾缭绕。
真正的佛法境界难以言传到达,如同云散尽后明月当空的景象。

注释

何必:为什么一定。
老林泉:指隐居的山林和清泉,象征远离尘嚣的隐逸生活。
冥心:静心,使心灵深沉宁静。
便是禅:就是达到了禅的境界。
讲时:讲经的时候。
开院:打开寺院大门,比喻接待访客或信徒。
斋后:用过斋饭之后。
下帘眠:放下帘子准备睡觉,表示生活的简朴与宁静。
镜朗:镜子明亮清晰。
灯分焰:灯光分出火焰,形容环境的清幽与光明。
香销:香燃烧完毕。
印绝烟:香印(即香燃烧后的灰烬)上不再有烟,表示完全的宁静。
真乘:真正的佛法或高深的佛法境界。
不可到:难以通过普通方式达到或理解。
云尽:云全部散去。
月明天:月亮明亮,天空清澈,比喻心境的澄明和悟道的境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林寺庙生活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禅修生活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达到心灵净化与精神自在的向往。

“何必老林泉,冥心便是禅。”这两句表明了诗人认为不需要到远古的深山流泉之地,也能通过内心的宁静和专注来达到禅定的境界。这里的“冥心”指的是内心的宁静与集中。

“讲时开院去,斋后下帘眠。”诗人在这两句中描绘了僧众日常生活的情景,即在进行佛法讲授时开放寺院大门,而饭食(斋)后便拉下窗帘休息。这不仅展示了寺庙的清净与平和,也反映了僧侣们严格遵守的日常规律。

“镜朗灯分焰,香销印绝烟。”这两句则通过对物品状态的描写来传递禅房内外的宁静。明亮的镜面、微弱的灯光以及燃尽而无余烟的香炉,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心灵的澄清。

“真乘不可到,云尽月明天。”最后两句诗表达了对达到精神境界的深刻领悟,即通过禅修可以超越尘世,但这种境界难以用语言描述,只能在云散月明时,那种不言而喻的宁静中体会到。

整首诗通过对寺院生活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寻求内心平和与精神自由的追求,同时也展示了唐代僧侣们对于禅修生活的向往与实践。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游钱塘青山李隐居西斋

小隐西亭为客开,翠萝深处遍苍苔。

林间扫石安棋局,岩下分泉递酒杯。

兰叶露光秋月上,芦花风起夜潮来。

云山绕屋犹嫌浅,欲棹渔舟近钓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游维山新兴寺宿石屏村谢叟家

晚过石屏村,村长日渐曛。

僧归下岭见,人语隔溪闻。

谷响寒耕雪,山明夜烧云。

家家扣铜鼓,欲赛鲁将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湖州韦长史山居

一官唯买昼公堂,但得身闲日自长。

琴曲少声重勘谱,药丸多忌更寻方。

溪浮箬叶添醅绿,泉绕松根助茗香。

明日鳜鱼何处钓,门前春水似沧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湖南徐明府余之南邻久不还家因题林馆

湘南官罢不归来,高阁经年掩绿苔。

鱼溢池塘秋雨过,鸟还洲岛暮潮回。

阶前石稳棋终局,窗外山寒酒满杯。

借问先生独何处,一篱疏菊又花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