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台

将相宁有种,屠狗饭牛皆可用。

富贵出长年,勿谓暮涂吾倒行。

先君太公望久矣,日老渭阳心以此。

君臣相得渔猎间,廓清八表公名起。

奠鼎扶周卜世长,洋洋齐封二千里。

曹公黄相俱尘埃,至今犹有钓鱼台。

苔侵石剥夕阳里,滚滚寒江潮去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钓鱼台》由宋代诗人袁默所作,通过其独特的视角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对历史人物与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

首句“将相宁有种,屠狗饭牛皆可用”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于权力与地位来源的质疑,认为无论是高官显贵还是普通百姓,都有可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机遇改变命运,体现了作者对于社会平等的思考。

“富贵出长年,勿谓暮涂吾倒行”则进一步阐述了时间与积累的重要性,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放弃追求,强调了持续努力的价值。

“先君太公望久矣,日老渭阳心以此”借用了姜太公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个人理想与追求的持久性。

“君臣相得渔猎间,廓清八表公名起”描绘了君臣之间的默契与合作,在自然环境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成就,公名因此而起,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奠鼎扶周卜世长,洋洋齐封二千里”回顾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周朝的建立与扩展,展现了历史的深远影响与广阔视野。

“曹公黄相俱尘埃,至今犹有钓鱼台”对比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曹操与黄香,虽已逝去,但钓鱼台作为纪念之地,依然存在,象征着英雄事迹的永存。

最后,“苔侵石剥夕阳里,滚滚寒江潮去来”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夕阳下苔藓覆盖的石头与寒江潮水的不断涌动,既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寓意着生命的循环与永恒。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于平等、时间、理想与自然和谐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历史英雄与自然景观的赞美与怀念。

收录诗词(13)

袁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惠山

山翁自合老林扃,小有天中尽杳冥。

两面楼台驱作势,半崖松石倚为屏。

云归洞口纷纷见,泉入池心细细听。

胜景深藏谁到此,好须图绘入丹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石女冢

君不见湘江不流湘水清,悲风愁雨能无情。

灵妃宝瑟声未绝,九疑云锁苍梧深。

又不见霸陵路入新丰道,顾念邯郸意悽恼。

夫人鼓瑟君为歌,北山为椁吾将老。

古来死者不胜计,历历道旁犹可记。

人言梁女好鼓瑟,琴心未许人知意。

高山流水声已虚,想像当时足幽思。

九原可作谁与归,秋风萧萧草凄凄,邱墟之下多狐狸。

形式: 古风

次韵蒋不回惠山行见赠

九龙山高茂松竹,冉冉岚光真泼绿。

重冈复岭势峥嵘,五里垂杨排岸曲。

云生洞口若拖缣,泉落田间如喷玉。

公乘若水遗迹在,潇洒儒冠与僧服。

夜蟾清影照寒流,春鸟新声答寒谷。

山畔人家农事闲,长得秋风鱼稻熟。

太湖光射夕阳间,涧泽相通财必育。

一生游赏心不足,忆与高人时往复。

梦魂应是念归欤,问舍求田无百斛。

身名牵制悼人心,收拾未能如水覆。

侵寻白发已盈簪,方此徘徊干寸禄。

乐安道人来自蜀,尚尔小官身仆仆。

惠然相访盖初倾,符采莹颜神满目。

徐言得道先辟谷,二年粒米不入腹。

日南先生韵超俗,授术为之留五宿。

发泄天机指下传,妙用圆通皆智烛。

见我情亲逾族属,劝以修持言满轴。

自惭正类鸡伏鹄,敢忘精心循所祝。

痊除多谢枕中方,臭腐岂为刀下肉。

斧斤牛羊肆残毒,古人已况牛山木。

深言元气须引续,起我衰羸丸射鹿。

烦胸一诀愿相传,卦体俨然存九六。

形式: 古风

白龙洞

开元年中关辅旱,灵岳神祠祷几遍。

少监冯生能画龙,明皂命试新池殿。

落笔婉蜒势未已,素鬣冰鳞湿如洗。

池波汹涌雷电惊,云气之门白龙起。

吾观冯岂作霖人,画龙能雨疑有神。

深山大泽多窟穴,不应杳眇不似真。

澄江接海连空白,泓深当是神龙宅。

螭虬狡狯非其伦,河伯江妃敢驱役。

霜锁烟关昼不开,时倾膏雨苏民灾。

一炉香火动诚意,风马云车天际来。

吾闻泽国多水患,淮甸地乾多苦旱。

愿均神力遍四方,无令水旱常相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