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道士危功远

处世纷纷一梦同,觉来虚室已成空。

药垆丹灶尘埃里,羽节琼轮杳霭中。

素壁尚明秋馆月,青松犹引夜窗风。

仙家自有逍遥趣,不用悲哀哭断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赵孟頫所作的《挽道士危功远》以深邃的哲理和清雅的文笔,描绘了一位道士在世间的虚幻与超脱。诗中将人生比作一场梦,表达了对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深刻感悟。

首句“处世纷纷一梦同”,开篇即点明了人生的虚幻本质,无论是繁华还是困顿,最终都如同梦境一般,虚无缥缈。接着,“觉来虚室已成空”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虚幻感,暗示人在醒悟之后,所面对的世界已经变得空洞无物。

“药垆丹灶尘埃里,羽节琼轮杳霭中”两句,通过具体的意象——药炉、丹灶、羽节(道士的象征)、琼轮(仙境的标志),描绘了道士修行生活的场景,同时也暗含了对世俗追求的讽刺。尘埃与杳霭形成对比,既展现了修行环境的清静,也暗示了世俗世界的纷扰与不实。

“素壁尚明秋馆月,青松犹引夜窗风”则转向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月光洒在素壁上,青松在夜风中摇曳,这些宁静而美丽的画面,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超然物外的心境。月光与松风,既是自然界的元素,也是诗人内心平静与超脱的象征。

最后,“仙家自有逍遥趣,不用悲哀哭断蓬”一句,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仙家的生活充满了自由与乐趣,无需为世事烦恼,更不需要因离别而哀伤。这不仅是对道士危功远超凡脱俗生活的赞美,也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梦境、修行、自然与仙家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虚幻、超脱世俗以及追求内心宁静的深刻思考。赵孟頫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哲学思考融入诗歌之中,使得这首作品既有深邃的思想内涵,又具有优美的艺术形式。

收录诗词(549)

赵孟頫(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之一。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 字:子昂
  • 号:松雪
  • 籍贯:松雪道
  • 生卒年:1254—1322

相关古诗词

送柳汤佐怀孟总管

河山王屋翠岧峣,玉辇曾临号乐郊。

老子分符称太守,诸儿骑竹候前茅。

春苗秋实供厨传,紫笋朱樱入贡包。

手种成阴千树柳,政成应有凤来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

送吴真人谒告归为二亲八十之寿兼降香名山

许迈杨羲奕世仙,木公金母共长年。

斑衣归戏鄱君侧,绛节朝辞玉帝前。

去去青牛随紫气,飞飞白鹤绕香烟。

大椿自得人间寿,八十从今数八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题高彦敬树石图

乔林动秋风,索索叶自语。

堂堂侍郎公,高怀政如许。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语]韵

题米元晖山水

澄江漾旭日,青嶂拥晴云。

孤舟彼谁子,应得离人群。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