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赵孟頫所作的《挽道士危功远》以深邃的哲理和清雅的文笔,描绘了一位道士在世间的虚幻与超脱。诗中将人生比作一场梦,表达了对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深刻感悟。
首句“处世纷纷一梦同”,开篇即点明了人生的虚幻本质,无论是繁华还是困顿,最终都如同梦境一般,虚无缥缈。接着,“觉来虚室已成空”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虚幻感,暗示人在醒悟之后,所面对的世界已经变得空洞无物。
“药垆丹灶尘埃里,羽节琼轮杳霭中”两句,通过具体的意象——药炉、丹灶、羽节(道士的象征)、琼轮(仙境的标志),描绘了道士修行生活的场景,同时也暗含了对世俗追求的讽刺。尘埃与杳霭形成对比,既展现了修行环境的清静,也暗示了世俗世界的纷扰与不实。
“素壁尚明秋馆月,青松犹引夜窗风”则转向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月光洒在素壁上,青松在夜风中摇曳,这些宁静而美丽的画面,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超然物外的心境。月光与松风,既是自然界的元素,也是诗人内心平静与超脱的象征。
最后,“仙家自有逍遥趣,不用悲哀哭断蓬”一句,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仙家的生活充满了自由与乐趣,无需为世事烦恼,更不需要因离别而哀伤。这不仅是对道士危功远超凡脱俗生活的赞美,也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梦境、修行、自然与仙家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虚幻、超脱世俗以及追求内心宁静的深刻思考。赵孟頫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哲学思考融入诗歌之中,使得这首作品既有深邃的思想内涵,又具有优美的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