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曲

明月照我室,清风拂我床。

我思在何所,伊人水一方。

清风拂我床,明月照我室。

肯寻长夜欢,支枕诵无逸。

无逸支枕诵,展转念民依。

孰饥兮缺食,孰寒兮鲜衣。

饥寒切中人,何事不可有。

颓风日以滋,吁嗟谁之咎。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夜夜曲》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其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与忧虑。

首句“明月照我室,清风拂我床”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画面,月光如水般洒满房间,微风轻拂床榻,营造出一种超然脱俗的氛围。接着,“我思在何所,伊人水一方”,诗人思绪飘渺,仿佛在寻找远方的伊人,隐喻着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清风拂我床,明月照我室。肯寻长夜欢,支枕诵无逸。”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世俗享乐的淡泊态度,宁愿在静夜中诵读经典,寻求心灵的安宁与充实,而非沉溺于短暂的欢愉之中。

“无逸支枕诵,展转念民依。孰饥兮缺食,孰寒兮鲜衣。”诗人由个人的内心世界转向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思考着百姓的疾苦。他担忧的是,有多少人在饥饿与寒冷中挣扎,缺乏食物与衣物。这种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体现了诗人作为君主的责任感与悲悯情怀。

“饥寒切中人,何事不可有。”诗人感叹,面对饥寒交迫的民众,为何不能提供足够的帮助?这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批评,也是对统治者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呼唤。

最后,“颓风日以滋,吁嗟谁之咎。”诗人忧虑地指出,不良风气日益蔓延,令人叹息,却不知该责怪谁。这句话既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也暗含了对治理国家、改善社会风气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个人修养、社会现实以及国家治理的多重关注,体现了其深厚的人文关怀和治国理念。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意

转眼寒光散月华,侵寻凉意透窗纱。

閒庭气爽秋无价,曲岸风摇荻有花。

蛩响依稀啼旧怨,水痕澹潋露新沙。

流阴遮莫惊如驶,绮句亲裁趣转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六月二十六日立秋

秋信夜来传,秋光故可怜。

蝉声稀柳外,日影到窗前。

宿暑风催远,寒芳露浥鲜。

朝来凭赏处,不觉叹流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立秋夜闻蛩

六月二十六日夜,解衣支枕方就眠。

倏讶金风西北来,纱幮冰簟相新鲜。

展转欲眠眠不得,更听初蛩声唧唧。

吁嗟秋信太分明,举首高空银汉白。

露下閒阶浥乱英,寒吟断续纷空庭。

何处刀环唱戍士,谁家砧杵鸣村坰。

秋思逗漏诚无那,桃笙翻雪披衣坐。

何必春驹学梦庄,爱渠亦复周旋我。

形式: 古风

初秋曲

金风拂水玻瓈开,一天爽气随秋来。

荷洲褪红香寂寞,芦岸添白花徘徊。

云烟尽敛高空迥,翠微遥接新秋影。

兰若钟声晚益清,虚堂吟罢人方静。

月色霞光漾御湖,平波点点翔归凫。

星斗随舟手可摘,园林入兴诗堪图,此景除却蓬瀛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