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其一)嘲王槐城独赏无月

老子婆娑,那回也上南楼去。

素娥有恨隐云屏,元是娇痴故。鸾扇徘徊未许。

耿多情、为谁堪诉。使君愁绝,独倚阑干,后期无据。

有酒如船,片云扫尽霓裳露。

他时与客更携鱼,犹记临皋路。因念南羁北旅。

醉乌乌、凭君楚舞。问君不见,璧月词成,楼西沉处。

形式: 词牌: 烛影摇红

鉴赏

这首诗名为《烛影摇红》,创作于宋末元初之交,由文学家刘辰翁所撰写。诗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人在开篇即以“老子婆娑”、“那回也上南楼去”展现了一种悠闲自得的情境,但紧接着便是“素娥有恨隐云屏,元是娇痴故”,这里的“素娥”通常指月神或仙女,而“娇痴”则传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难以割舍的情愫。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美好的回忆和不舍。

在接下来的“鸾扇徘徊未许。耿多情、为谁堪诉”中,“鸾扇”象征着高贵或超脱,而“徘徊”则表现出一种犹豫不决的情绪。“耿多情”指的是深沉的感情,而“为谁堪诉”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处倾诉。

随后,“使君愁绝,独倚阑干,后期无据”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这里的“使君”可能指的是一位高贵的人物,而“独倚阑干”则描绘出一种孤独和无依的境况。

诗人在“有酒如船,片云扫尽霓裳露”中使用了富丽的笔触,通过对酒和天气的描述,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忘却忧愁的情感体验。

在最后几句“他时与客更携鱼,犹记临皋路。因念南羁北旅。醉乌乌、凭君楚舞。问君不见,璧月词成,楼西沉处”中,诗人回忆起与朋友共同的欢乐时光,以及对远方旅途的思念。最后一句“问君不见,璧月词成,楼西沉处”则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永逝的无奈和怀旧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理状态,以及对于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珍视和不舍。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烛影摇红(其二)丙子中秋泛月

明月如冰,乱云飞下斜河去。

旋呼艇子载箫声,风景还如故。袅袅余怀何许。

听尊前、呜呜似诉。近年潮信,万里阴晴,和天无据。

有客秋风,去时留下金盘露。

少年终夜奏胡笳,谁料归无路。同是江南倦旅。

对婵娟、君歌我舞。醉中休问,明月明年,人在何处。

形式: 词牌: 烛影摇红

烛影摇红(其三)立春日雪,和秋崖韵

春日江郊,素娥吹下银幡舞。

东风点点乱茶烟,留到明朝否。掩袖凝寒不语。

漫粘酥、枝枝缕缕。断肠何似,飞絮多时,落梅深处。

仙掌擎来,翠眉敛半看成露。

惊沙马上面帘轻,谁贵毡庐主。多少高阳伴侣。

到如今、沉冥几许。乘槎相问,万里银河,欲归无路。

形式: 词牌: 烛影摇红

莺啼序(其三)赵宜可以余讥其韵,苦心改为之,复和之

愁人更堪秋日,长似岁难度。

相携去、晼晚登高,高极正犯愁处。

常是恨、古人无计,看今人痴绝如许。

但东篱半醉,残灯自修菊谱。归去来兮,怨调又苦。

有寒螀余赋。湖山外、风笛阑干,胡床夜月谁据。

恨当时、青云跌宕,天路断、险艰如许。

便桥边,卖镜重圆,断肠无数。

是谁玉斧,惊堕团团,失上界楼宇。

甚天误、婵娟余误。悔却初念,不合梦他,霓裳楚楚。

而今安在,枫林关塞,回头忆著神仙处,漫断魂飞过湖江去。

时时说与,地上群儿,青琐瑶台,阆风悬圃。

琵琶往往,凭鞍劝酒,千载能胡语。

叹自古、宫花薄命,汉月无情,战地难青,故人成土。

江南憔悴,荒村流落,伤心自失梨园部,渺空江、泪隔芦花雨。

相逢司马风流,湿尽青衫,欲归无路。

形式: 词牌: 莺啼序

莺啼序(其一)感怀

匆匆何须惊觉,唤草庐人起。

算成败利钝,非臣逆睹,至死后已。

又何似、采桑八百,看蚕夜织小窗里。

漫二升自苦,教人吊卧龙里。别有佳人,追桃恨李。

拥凝香绣被。争知道、壮士悲歌,萧萧正度寒水。

问荆卿、田横古墓,更谁载酒为君酹。

过霜桥落月,老人不见遗履。

置之勿道,逝者如斯,甚矣衰久矣。

君其为吾归计,为耕计。但问某所泉甘,何乡鱼美。

此生不愿多才艺。

功名马上兜鍪出,莫书生、误尽了人间事。

昔年种柳江潭,攀枝折条,噫嘻树犹如此。

登高一笑,把菊东篱,且复聊尔耳。

试回首、龙山路断,走马台荒,渭水秋风,沙河夜市。

休休莫莫,毋多酌我,我狂最喜高歌去,但高歌、不是番腔底。

此时对影成三,呼娥起舞,为何人喜。

形式: 词牌: 莺啼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