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建德蔡令游梅山晨起微雪(其二)

青回沙际草先知,稍傍芳林上故枝。

野寺残僧微雪后,冻云寒雁共来时。

不愁眼里无诗本,却要胸中有画师。

已拚入城官长骂,留连风物得归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青色的沙滩边缘,草儿最先感知春天的气息,它们依偎在花木丛中的旧枝头。
在野外的寺庙中,残存的僧人于下过小雪之后,与冻云寒雁一同归来。
我不怕眼前没有诗的源泉,更在乎心中是否拥有绘画的才情。
我已决定纵然会被城里官员责骂,也要尽情欣赏这风景,直到归期延后。

注释

沙际:沙滩的边缘。
芳林:花木丛。
野寺:荒凉的寺庙。
冻云寒雁:寒冷的云和北归的大雁。
诗本:创作诗歌的灵感或源泉。
画师:比喻有艺术创造力的人。
官长:官员。
风物:自然景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清晨的山水画卷。首句“青回沙际草先知”,以草色的变化暗示季节的转换,青草感知到初雪的到来。次句“稍傍芳林上故枝”,写雪花轻盈地落在树林中的旧枝头,营造出静谧而清冷的氛围。

第三句“野寺残僧微雪后”,点明诗人与友人蔡令在偏远的野寺相遇,僧人生活的简朴与雪后的寂静相映成趣。最后一句“冻云寒雁共来时”,进一步渲染了冬日的寒冷,云冻如冰,大雁结伴飞过,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诗人表达自己并不担心没有创作的灵感,因为眼前的景色本身就是一幅幅生动的诗画。“不愁眼里无诗本,却要胸中有画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艺术追求。最后两句“已拚入城官长骂,留连风物得归迟”,诗人宁愿忍受城中官员的责骂,也要尽情欣赏这梅山的美景,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日雪景中的山野寺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疏离,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隐逸情怀。

收录诗词(109)

黄彦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约建德蔡令游梅山晨起微雪(其一)

长年踪迹困尘埃,几向名山勒驾回。

闲约访僧寻野寺,翻成踏雪看官梅。

岫云要是无心出,溪月犹能有兴来。

竹折松攲更愁绝,不妨吟赏助清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吴虎臣献书行阙

山北山南烟霭横,破烟啼鸟已催耕。

能来夜雨连床语,大似春风不世情。

琳馆陆沉吾已老,金门宠辱子方惊。

集贤学士应相谓,诗客形容太瘦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妙音方丈

弥勒同龛夕,维摩示病情。

炉残文武火,灯暗短长檠。

耿介游良苦,温柔梦不成。

颦眉挑锦字,相忆恨高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还自豫章寄谢胡帅承公(其二)

文献尊皇祖,枢机属老臣。

中庸镇夷夏,精祲极天人。

嗣武躬戎服,边头亦战尘。

毋云予小子,家国待经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