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宣抚王巨川

旌旗猎猎马萧萧,北望燕师渡石桥。

万里欲行沙漠外,三春遽别海山遥。

良朋出塞同归雁,破帽经霜更续貂。

一自玄元西去后,到今无似北庭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由元代道士丘处机所作,名为《答宣抚王巨川》。诗中描绘了壮阔的边塞景象与深厚的人情味,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感慨。

首联“旌旗猎猎马萧萧,北望燕师渡石桥”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边塞战场的雄伟景象,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战马嘶鸣,北望之处,燕师正渡过石桥,预示着一场即将展开的战斗。这一联不仅描绘了战争的紧张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颔联“万里欲行沙漠外,三春遽别海山遥”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与离别的无奈。他渴望行至万里之外的沙漠,却在三春之际不得不与亲人、朋友相别,远离熟悉的海山,这种情感的复杂与深沉,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定。

颈联“良朋出塞同归雁,破帽经霜更续貂”进一步深化了人情味。诗人将自己比作南飞的大雁,与良朋一同出塞,共同面对未知的旅程。破帽经霜,象征着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但诗人并未因此退缩,反而更加坚韧,如同续貂一般,继续前行。这既是对友情的珍视,也是对生活困境的乐观态度。

尾联“一自玄元西去后,到今无似北庭招”则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玄元西去,可能指的是某种象征性的离去,而“北庭招”则可能是对某种理想或目标的召唤。这一联既是对过去岁月的回顾,也是对未来道路的展望,体现了诗人对人生追求的执着与不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壮丽的边塞景象与深刻的人情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对友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以及在艰难环境中保持的坚韧与乐观精神。

收录诗词(193)

丘处机(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道号长春子,道教全真道掌教、真人、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养生学家和医药学家。为南宋、金朝、蒙古帝国统治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所共同敬重,并因以74岁高龄而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止杀爱民而闻名世界(行程35000里)

  • 字:通密
  • 籍贯:登州栖霞(今属山东省)
  • 生卒年:1148年—1227年

相关古诗词

初入峡门

入峡清游分外嘉,群峰列岫戟查牙。

蓬莱未到神仙境,洞府先观道士家。

松塔倒悬秋雨露,石楼斜照晚云霞。

却思旧日终南地,梦断西山不见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赴龙岩寺斋以诗题殿西庑

杖藜欲访山中客,空山沈沈澹无色。

夜来飞雪满岩阿,今日山光映天白。

天高日下松风清,神游八极腾虚明。

欲写山家本来面,道人活计无能名。

形式: 古风

寄燕京道友

此行真不易,此别话应长。

北蹈野狐岭,西穷天马乡。

阴山无海市,白草有沙场。

自叹今华发,还来历大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复寄燕京道友

十年兵火万民愁,千万中无一二留。

去岁幸逢慈诏下,今春须合冒寒游。

不辞岭北三千里,仍念山东二百州。

穷急漏诛残喘在,早教身命得消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