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山城历日到每迟,新春残腊俱不知。

若非一鞭醒寒梦,梅柳争春无了时。

牛刀小试东风手,目中全牛果何有。

勾芒舁归古庙中,官吏升堂酌春酒。

形式: 古风

翻译

山城的岁月总是来得迟缓,新年和残冬交替,我们几乎察觉不到。
如果不是那一鞭子惊醒寒冷的梦境,梅花和柳树的春天就会无休止地争艳。
稍微施展一下东风的力量,眼中所见的全局又有何足挂齿呢?
春神勾芒被迎接回古老的庙宇,官员们在殿堂上举杯共饮庆祝春天的到来。

注释

山城:指山区的城市。
俱:都。
寒梦:寒冷的梦境,比喻冬季。
梅柳争春:梅花和柳树在春天竞相开放。
牛刀小试:比喻大才小用,初次展示才华。
目中全牛:形容技艺高超,对事物了如指掌。
勾芒:古代传说中的春神。
舁:抬。
古庙:古老的庙宇,象征传统或历史。
官吏升堂:官员们进入公堂。
酌春酒:斟倒庆祝春天的美酒。

鉴赏

诗人通过对山城日历的描绘,表达了时间流逝、季节更迭的无常感。"新春残腊俱不知"一句,生动地展示了岁月匆匆,人们对于春节的关注与忽略交织的情景。而"若非一鞭醒寒梦"则以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人在寒冷中被惊醒,如同从沉睡中猛然醒来,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现实的召唤。

"梅柳争春无了时"这句诗,则通过梅花与柳树争妍的景象,反映出春天到来的生机勃勃,同时也暗示着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无始无终。这里的"争春"不仅是植物之间的竞艳,更寓意着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有限。

接下来的"牛刀小试东风手,目中全牛果何有"几句,则描绘了诗人在初春时节里,以小试牛刀之举,感受东风的温暖和力量。这里的"牛刀"象征着劳动与生活,而"目中全牛"则显示出诗人对自然万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体验。

最后,"勾芒舁归古庙中,官吏升堂酌春酒"一段,以描写诗人返回古老庙宇,以及官吏们在立春这一天举杯畅饮的情景。这里的"勾芒舁"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春日的宁静与和谐,而"官吏升堂酌春酒"则反映出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于节气变化的一种庆祝仪式。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城生活细微之处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时间流逝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后园野池诗

欲和沧浪孺子歌,东风吹皱縠纹波。

幽禽哺子樱桃少,浮草一苗蝌蚪多。

天与一官□□拙,春馀几日喜晴和。

少须幸有宽闲地,□□茅亭俯芰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存耕吟寄姜景星

吾不学老农,种此方寸田。

善雨日培壅,安得荒旱年。

诗书菑且畬,芟蕴毋蔓延。

种固有厚薄,穫岂无后先。

先畴畎亩在,后世儿孙传。

何忧换八百,奚止取十千。

却笑多牛翁,转瞬无炊烟。

我独遗以安,本固实自坚。

耘业待岁晚,韩公尝勉旃。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州厅设醮即事

去岁今朝六月六,暮雨倾盆风拔木。

今岁公宇醮祈晴,昼日当空生暑溽。

羽士宣词官吏拜,灯烛荧煌香馥郁。

须臾黑云西北来,如盖如轮覆厅屋。

电驱霹雳掣金蛇,檐溜奔腾泻银竹。

帏屏掀开幡幢飞,卷尽香灰吹灭烛。

天威震怒莫敢喘,谢罪怔营虞亵渎。

少焉雨止凉飕飕,天气如秋失中伏。

四郊大田多黍苗,一片潇湘接湖洑。

村夫中庭涕泗下,归闻野老吞声哭。

只恐戢戢生鱼头,何止广文饭不足。

天心仁爱子勿忧,府公移文行振粟。

古言大雨不为灾,云雨须臾手翻覆。

形式: 古风

有怀龚子敬子中

两龚昔所慕,二难今是似。

箪瓢鲁儒生,衣冠楚君子。

相期岁月永,不为弓旌起。

极目暮云平,修筠怅予倚。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