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渊明像

慧远无此冠,修静无此巾。

此巾要亦有,无此漉酒人。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翻译

慧远法师没有这样的头冠
在修行寂静中的人也没有这样的头巾

注释

慧远:指慧远法师,东晋时期的佛教大师。
冠:古代男子的帽子,此处代指地位或身份象征。
修静:修行的静寂生活,指佛教徒的清修生活。
巾:头巾,这里可能指特定的僧侣服饰。
要亦有:即使需要,也未曾拥有。
漉酒人:漉酒者,指过滤酒液的人,可能暗示世俗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方回所作,题目为《题渊明像》。从鉴赏角度来看,这四句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慧远无此冠,修静无此巾。" 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高士渊明(即陶渊明)的崇敬之情。"慧远"和"修静"都是形容渊明清高脱俗的生活状态,而"无此冠"和"无此巾"则暗示当时社会中的穿戴往往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渊明不屑于这些世俗装饰。

"此巾要亦有,无此漉酒人。"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渊明超然物外的情景。这里的"此巾"指的是普通人的头巾,而"要亦有"表达了即使是平常之物,对于渊明这样高洁之人而言也是多余的。而最后一句"无此漉酒人"则是说在这个世界上,再没有像渊明那样淡泊名利,专注于自己的田园生活的人了。这里的"漉酒"指的是陶渊明著名的《饮酒》诗中提到的自酿自饮之事。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设想,塑造了一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人物形象,其间充满了对古代隐逸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赞美。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题寒山拾得画像

我读寒山拾得诗,唐初武德贞观时。

此必前朝老进士,开皇大业不仕隋。

长歌短舞芙蓉句,开元元和尚无之。

一帚天台国清寺,扫灭人世贪嗔痴。

文殊师利复现世,僧俗未妨疑传疑。

或题松下读黄老,臆辨二叟果为谁。

谚云橘皮错认皮,九方皋马遗黄骊。

呜呼甚矣吾衰矣,郁郁都都焉雄雌。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题答禄章瑞净香亭

□□成都府治元帅堂,绿竹含箨新出墙。

今古诗人第一□,幕属工部员外郎。

□□□酒樽,主宾遨晚凉。

上句雨洗娟娟净,一扫人间尘土黄。

下句嚇破严武胆,解道风吹细细香。

竹净易见香难说,此□撩天鼻孔长。

我知横溪□□□,□□少陵先生鼻。

不徒□此君之佳色,又能识此君至清之□。

然则是又不徒识此君之清气,而能识此君之真味,识此君之深意者欤。

下一转语参此禅,敢问竹香云何细而细。

形式: 古风

题禊帖图

永和九年晋癸丑,禊帖至今家家有。

遗墨一纸出昭陵,摹本宇宙同不朽。

甲子循环十六周,甫近千岁未为久。

之字二十我谛观,谁绘此图誇妙手。

晋人之学吾能□,□以庄子为六经。

大同小异立议论,漆园遗意入兰亭。

七情静动应万事,一气聚散钟千形。

乐极必悲生必死,倏开忽阖风天萤。

岂不痛哉逸少语,畏怖生老病死苦。

掇拾释氏之绪馀,惴惴其慄有如许。

颜瓢致乐悲安在,曾箦临死生焉□。

短中求长断斯文,翰墨高名万万古。

形式: 古风

题醉仙图

晋七贤欤,唐八仙欤。胸吞万古,气高九天。

粪土轩冕,膏肓林泉。

造性命之阃奥,眇文章之蹄筌。

见李耳于树下,参伏羲于画前。

爰养素于黄庭,亦存神于丹田。

既万累之尽扫,惟一真之独全。

生涯无他,糟丘酒船。画史游戏,醉态蹁跹。

或相舁扶,或相攀牵。或袒而舞,或跣而眠。

堂堂八尺,如颓玉山。烱烱一寸,如珠在渊。

老夫一笑知其然,非愚非痴非狂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