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宣上人游方

七轴莲经诵已通,定将何事作家风。

当知法界重重意,尽在云游步步中。

金臂见时犹是妄,玉毫光处未为功。

路头全记文殊指,须着工夫子细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送宣上人游方》由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修行者宣上人游历四方的深切关怀与祝福。

首联“七轴莲经诵已通,定将何事作家风”,开篇即点明了宣上人的修行状态——他已熟练地诵读了七轴莲花经,这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佛学造诣,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平静与坚定。然而,诗人紧接着提出疑问:“定将何事作家风?”这不仅是对宣上人未来行动的关切,也是对其如何将修行成果融入日常生活的期待。

颔联“当知法界重重意,尽在云游步步中”,进一步阐述了佛法的深邃与广泛。诗人认为,佛法的真谛不仅仅局限于文字或仪式,而是在于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无论是行走于云雾缭绕的山间,还是漫步于平凡的生活中,都能体悟到佛法的奥义。这种观点强调了佛法实践的重要性,鼓励宣上人在游历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领悟。

颈联“金臂见时犹是妄,玉毫光处未为功”,以形象的语言表达了对修行过程中的反思与警醒。诗人指出,即使在修行中有所显现,如金臂的出现或玉毫的光芒,也不能自满,因为这些都是外在的表现,并非真正的成就。真正的修行在于去除妄念,追求内在的平静与智慧。

尾联“路头全记文殊指,须着工夫子细穷”,是对宣上人游历的指导与期望。诗人提醒宣上人在游历过程中要记住文殊菩萨的指引,即在一切事物中寻找智慧的启示。同时,他也强调了修行的艰辛与细致,需要不断地努力和深入探究,才能真正达到心灵的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宣上人游方经历的描绘,表达了对修行者追求真理、不断探索与自我完善的美好祝愿,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智慧。

收录诗词(837)

李之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字:端叔
  •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 生卒年:1038~1117

相关古诗词

次韵郭功甫从何守游白云寺

已仕因循已过三,买田归去不须参。

高明渐拟凌清汉,皎洁方知在碧潭。

试酌甘泉来觉晚,已跻绝顶尚犹贪。

便应从此都无事,祇有君恩未报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题白纻山

回见黄梅雨后天,烟林常在笑谈边。

早时欲到不自果,今日初来端有缘。

无复新声传玉齿,空馀残照满金田。

不知谁是云霞侣,聊揖高风一怅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石端若以朱丝栏见邀作而偶失所在久方得之喜而赋诗寄丁希韩因以见及遂申前志次韵

断雁沈踪共倚栏,定应齐客解偷关。

忽惊辽鹤排空至,何啻廉珠昨夜还。

假宠已惭名下误,强颜终愧笔头悭。

江流有尽情无尽,须把高风付子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再领玉局昔东坡翰林作诗送戴蒙有玉局他年第几人之句后自岭外归遂领玉局予复官亦得之坡今亡矣怅然有怀

东坡因地夙相亲,玉局终为继戴人。

禄仕岂知承末轨,恩光又许袭前尘。

青蝇附骥元非援,白玉无瑕晚更真。

泉下有灵应首肯,不随凡劣易缁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