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司马

横行南北拥雄师,何事流连种柳时。

千载可人王处仲,平生抱愧慕容垂。

功存晋室终遗臭,音似司空但恨雌。

不定关中成铸错,死前九锡欲奚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桓司马》是清代诗人牛焘对历史人物桓温的评价与感慨。诗中以“横行南北拥雄师”开篇,描绘了桓温在南北战场上的赫赫战功,展现了其军事才能和威猛形象。然而,紧接着的“何事流连种柳时”一句,却将笔锋一转,提出了疑问,暗示了桓温在权力与个人情感之间犹豫不决的行为,尤其是他种柳这一细节,常被解读为对权力的留恋或对自然的向往。

“千载可人王处仲,平生抱愧慕容垂”两句,将桓温与历史上的其他两位人物——王处仲和慕容垂相比较,表达了对桓温复杂性格的评价。王处仲可能象征着桓温内心深处的理想人格,而慕容垂则可能代表了桓温未能达到的道德标准或遗憾。这反映出诗人对桓温既有肯定也有批评的态度。

“功存晋室终遗臭,音似司空但恨雌”进一步探讨了桓温的历史地位与个人品质。诗中认为桓温虽有功于晋室,但最终留下了恶名,这与他未能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有关。同时,“音似司空但恨雌”一句,可能暗指桓温在处理政治事务时过于软弱或妥协,如同女性一般,这表达了诗人对桓温在关键时刻缺乏决断力的遗憾。

最后,“不定关中成铸错,死前九锡欲奚为”总结了桓温一生的决策与结局。这里的“不定关中”可能是指桓温在关中的政策或行动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甚至可能被视为错误。而“死前九锡欲奚为”则反映了桓温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渴望获得尊荣与权力,这种行为可能被视为贪婪或不满足的象征。整首诗通过对比、比喻和象征手法,深刻地揭示了桓温复杂的人物形象及其历史评价。

收录诗词(286)

牛焘(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王景略二首(其一)

扪虱高谈意气雄,肯随跋扈过江东。

可怜管仲身死后,霸业消亡不有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王景略二首(其二)

山河正统归江左,敢向东南逞曲师。

死后淮淝谁首恶,只今切齿慕容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慕容垂二首(其一)

却缺西入秦,才大不容身。

鸾翮有时铩,饥鹰谁能驯。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慕容垂二首(其二)

可怜阿得脂,翼知不能飞。

淝水三千旅,恩重义无违。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