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答寄余德甫》。诗中描绘了诗人收到友人从豫章(今江西南昌)寄来的书信后,内心涌动的春日情怀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二月鸿书发豫章”,开篇即点明时间与地点,二月时节,友人的书信从豫章寄来,为全诗定下了一种温暖而怀旧的基调。接着,“到来春兴日能长”一句,表达了诗人接收到书信后,心中春意盎然,情感得以释放,春兴日长,仿佛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宦情转借中山箧,诗句犹含右省香。”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情感。宦情,即官场之情,中山箧,典出《史记》,比喻官场的复杂与无奈;右省,指古代官署名,这里借以形容诗人的文采与官场地位。这两句通过对比,既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的些许厌倦,又展现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追求。
“海内故人元落落,江南秋色正苍苍。”这两句转而抒发了诗人对远方故人的思念之情。海内故人,指的是天各一方的朋友,落落,形容稀少或孤独;江南秋色,点明了季节与地点,同时营造了一种深沉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这两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最后,“遥知相忆登高处,更过陶家醉不妨。”这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想象着友人在高处眺望,心中满是对他的思念。陶家,这里借用了陶渊明的典故,暗示了诗人的隐逸情怀。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相聚的愿望,也体现了他洒脱豁达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通过对友人书信的回应,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官场的反思以及对自然与文学的热爱,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个人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