荅寄余德甫

二月鸿书发豫章,到来春兴日能长。

宦情转借中山箧,诗句犹含右省香。

海内故人元落落,江南秋色正苍苍。

遥知相忆登高处,更过陶家醉不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答寄余德甫》。诗中描绘了诗人收到友人从豫章(今江西南昌)寄来的书信后,内心涌动的春日情怀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二月鸿书发豫章”,开篇即点明时间与地点,二月时节,友人的书信从豫章寄来,为全诗定下了一种温暖而怀旧的基调。接着,“到来春兴日能长”一句,表达了诗人接收到书信后,心中春意盎然,情感得以释放,春兴日长,仿佛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宦情转借中山箧,诗句犹含右省香。”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情感。宦情,即官场之情,中山箧,典出《史记》,比喻官场的复杂与无奈;右省,指古代官署名,这里借以形容诗人的文采与官场地位。这两句通过对比,既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的些许厌倦,又展现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追求。

“海内故人元落落,江南秋色正苍苍。”这两句转而抒发了诗人对远方故人的思念之情。海内故人,指的是天各一方的朋友,落落,形容稀少或孤独;江南秋色,点明了季节与地点,同时营造了一种深沉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这两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最后,“遥知相忆登高处,更过陶家醉不妨。”这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想象着友人在高处眺望,心中满是对他的思念。陶家,这里借用了陶渊明的典故,暗示了诗人的隐逸情怀。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相聚的愿望,也体现了他洒脱豁达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通过对友人书信的回应,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官场的反思以及对自然与文学的热爱,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个人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寄谢俞仲蔚写华山图

云台隐者二茅龙,曾道神仙自可逢。

忽尔画图开万里,居然秋色在三峰。

贪看塞外黄河下,坐失关门紫气重。

况复题诗如谢朓,当年却恨不相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奉赠杜使君寄上太翁八十寿

越徼春生戏綵天,风流耆旧楚先贤。

青州五马分符日,渭水非熊入梦年。

一自趋庭经术就,还应托乘帝恩悬。

即今南极长朝斗,并照明珠北海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秋夜白雪楼赠周公瑕

日落风清竹树林,一樽飞阁敞秋阴。

才逢狗监人先老,能到龙门客自深。

海上共悬明月梦,山中堪赠白云心。

阳春寡和休言误,此夕因君作楚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登华不注山送公瑕

鸿雁高飞木叶丹,逍遥台上一凭阑。

浮云不动孤峰起,落日长临二水寒。

多病故人书未达,中原秋色醉相看。

预愁匹练江南道,极目吴门驻马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