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若芷大家(其二)

旃檀云气涌香台,莲漏初残贝叶开。

丈室扫除容宝座,散花天女故应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翻译

旃檀木的香气在香台上蒸腾,莲花漏壶的水滴刚刚滴完,贝壳的封面也打开了。
宽敞的室内打扫干净,准备迎接尊贵的座位,散花的天女自然会降临。

注释

旃檀:一种珍贵的木材,有香气。
云气:形容香气浓郁如云。
香台:放置香料燃烧的平台。
莲漏:古代计时器,以莲花装饰。
贝叶:指佛经书页,此处可能象征时间。
丈室:宽敞的大房间。
宝座:尊贵的座位,可能指佛像或神位。
散花天女:神话中的仙女,常持花散播吉祥。
故应来:按理说应该会到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精致的佛教仪式场景,充满了禅意和宗教氛围。开头两句“旃檀云气涌香台,莲漏初残贝叶开”通过对香台上旃檀木散发的香气与莲花般的时光流逝描写,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旃檀"是一种珍贵的香料,常用于佛教仪式中,象征着清净和高尚;"云气涌香台"则是对这种香气氤氲弥漫场景的生动描绘;"莲漏"指的是寺庙中的水钟,用以计时,这里形容时间的流逝如同荷叶初开,既表达了时间的短暂,也映射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情怀。

第三句“丈室扫除容宝座”则描绘了一幅准备佛事的场景。“丈室”是佛寺中的禅房或小室,这里的“扫除”意味着清洁和准备,而“容宝座”则指的是为佛像或高僧准备的宝座,显示了对宗教仪式的重视与敬仰。

最后一句“散花天女故应来”,通过描写天女散花的情景,表现了一种期待与欢迎。"散花天女"在这里象征着一种神圣而美好的降临,而“故应来”则表明了这种到来的必然性和预期的美好。

整体看来,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佛教仪式的画面,而且通过对细节的精致描写,传达出一种敬畏、宁静与期待的情感。

收录诗词(228)

柳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若芷大家(其三)

晕碧图黄谢物华,香灯禅板道人家。

中庭只有寒梅树,邀得仙人萼绿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赠若芷大家(其四)

鸥波亭向绛云开,沁雪虚庭绝点埃。

墨竹数枝香一缕,小窗留迟仲姬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于忠肃祠

少保绝世人,功名寄辽廓。

方其用兵时,战守何精确。

意气吞龙荒,事业高云阁。

坐见大驾回,左贤死绝幕。

一朝天命移,穰苴谋始作。

西市诵白云,风雷遂寂莫。

异议岂不知,历数公所学。

伤哉感殊遇,因此犯锋锷。

至今二百年,精灵在丘壑。

我来西湖滨,檐霤更萧索。

荒草鸣蟪蛄,青天横鹙鹗。

松柏暗丘陇,枯桑喧鸟雀。

洒泪空夕阳,英风竟安托。

自公替凌后,几人称荦卓。

所以徒步客,恸哭霸王略。

形式: 古风

宴集桃李花下兴言边患夜分不寐

春色满中原,东风忽吹至。

繄彼桃李花,笑知酒阑意。

古人秉烛游,吾今独何志。

草堂来故人,为我道时事。

坐花且开筵,芳菲拂剑鼻。

草木犹春荣,世运何大异。

东望春可怜,千里碧血渍。

山高风鹤哀,将军死无地。

泱泱东海雄,一旦委地利。

岂无鸦儿军,不可收指臂。

兵事三十年,嗟嗟阃外帅。

丈夫拊髀惊,冲冠裂目眦。

我少学兵法,亦明古武备。

何必怯舟师,何必畏利器。

苟得死士心,无敌有大义。

天下岂无人,苍苍果谁寄。

边风吹虫沙,霾雾走魑魅。

壮士怀关东,举酒问天醉。

花落竟无言,奈何夜不寐。

形式: 古风 押[寘]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