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集桃李花下兴言边患夜分不寐

春色满中原,东风忽吹至。

繄彼桃李花,笑知酒阑意。

古人秉烛游,吾今独何志。

草堂来故人,为我道时事。

坐花且开筵,芳菲拂剑鼻。

草木犹春荣,世运何大异。

东望春可怜,千里碧血渍。

山高风鹤哀,将军死无地。

泱泱东海雄,一旦委地利。

岂无鸦儿军,不可收指臂。

兵事三十年,嗟嗟阃外帅。

丈夫拊髀惊,冲冠裂目眦。

我少学兵法,亦明古武备。

何必怯舟师,何必畏利器。

苟得死士心,无敌有大义。

天下岂无人,苍苍果谁寄。

边风吹虫沙,霾雾走魑魅。

壮士怀关东,举酒问天醉。

花落竟无言,奈何夜不寐。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色满布、桃李争妍的景象,东风一吹,花开怒放。诗人借此抒发对边疆战事的忧虑与不寐之感,以及对于古人游宴而今境遇不同所产生的情感交织。诗中充满了对英雄壮士、边关战事的怀念和赞颂,对于国家大义的追求以及个人的无力感。

语言上,诗人运用了许多鲜明生动的意象,如“春色满中原”、“桃李花笑知酒阑意”、“草堂来故人为我道时事”等,使得整首诗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历史感。同时,诗中的情感表达也非常丰富,从对美好景致的欣赏到对边疆战乱的忧虑,再到个人英雄无用武之悲哀,都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情感积淀。

在结构上,这首诗采用了较为自由的形式,没有严格遵循古典诗词的韵律和格式,但却保持了一种自然流畅的节奏。整体看来,这是一首充满了时代感、历史感以及个人情感的诗篇,反映了清末近现代初期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以及知识分子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无力感。

收录诗词(542)

黄节(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谒九江朱先生祠

横流沧海变,屹立礼山祠。

接地吾私淑,登堂识本师。

九江儒学派,三晋使君碑。

不必遗书在,闻风百世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草堂留别呈简岸先生

乾坤感高义,小子愧非材。

道在斯人与,时危讲席开。

青山卧龙宅,紫水钓鱼台。

别路多风雪,天心数点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九日登龙华塔同诸贞壮邓秋枚

九日龙华车似水,客中聊复作清游。

一江入海浑成瘴,百里无山只见秋。

强欲登临过此日,未须流涕对高丘。

茱萸各有乡关感,难遣天涯共倚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沪江重遇罗敷庵歌席中赋赠

五年汝去更何之,又听琵琶水一涯。

雨雪渐多残醉后,江湖同在未还时。

空留异代增萧瑟,剩有馀生付别离。

故伎几人今亦尽,不须临老放杨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