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发钱清

钱清渡头船夜开,黄茅苦竹闻猿哀。

客官酾酒水神庙,风雨满江潮正来。

蒸饭炊鱼坐篷底,不觉舟行两山里。

棹歌早过越王城,东方未白啼鸦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夜发钱清》由明代诗人高启所作,描绘了一幅夜晚乘船出发的生动画面,充满了浓厚的江南水乡风情与淡淡的忧郁色彩。

首句“钱清渡头船夜开”,简洁有力地勾勒出夜晚出发的场景,渡头、夜色、船只,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神秘的画面。接着,“黄茅苦竹闻猿哀”一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黄茅和苦竹在月光下显得更加萧瑟,猿猴的哀鸣更添了几分悲凉,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情感的世界。

“客官酾酒水神庙,风雨满江潮正来”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人物活动与自然景象的融合。客人们在水神庙前饮酒,似乎在祈求旅途平安,而此时,风雨交加,江潮汹涌,既渲染了环境的恶劣,也暗示了旅途的艰难。

“蒸饭炊鱼坐篷底,不觉舟行两山里”则展现了旅途中的生活细节,蒸饭、炊鱼,这些简单的日常活动在船上进行,与外界的风浪形成对比,凸显了旅行者的孤独与坚韧。同时,“不觉舟行两山里”一句,巧妙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变化,让读者感受到旅程的漫长与不可预知。

最后,“棹歌早过越王城,东方未白啼鸦起”以歌声划破寂静,越过古老的越王城,预示着新一天的开始。啼鸦的叫声,既是自然界的回应,也是对过往的告别,预示着新的旅程即将展开。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出发、途中生活、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情感的微妙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旅途的独特感悟和对自然美的深刻体味。高启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完美融合,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富有哲理意味,引人深思。

收录诗词(921)

高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字:季迪
  • 号:槎轩
  • 籍贯:江苏苏州
  • 生卒年:1336-1373

相关古诗词

独游云岩寺寄周砥

城西诸山非不奇,我游独与兹山宜。

红樱春开山后寺,白水夏满山前陂。

幽居况与山不远,钟鼓每到空斋帷。

雨馀烟中落日下,曳杖往读头陀碑。

两崖苍苍日色古,枇杷树高阴满池。

殿灯欲昏上群鼠,塔铃已静蹲孤鸱。

兴来即游兴尽返,迎送岂要山僧知。

困穷丧乱岂无感,正赖此境忘吾悲。

嗟君何为乃自苦,破鞋短策尘中驰。

挂帆能来亦未晚,浦口三日南风吹。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赠李外史

仙人飘飘若云风,来去倏忽谁能穷。

岂惟上界足官府,往往亦在尘埃中。

我欲寻真向五岳,乱后旧路迷榛蓬。

天鸡未鸣夜谷暗,海鹤已去秋坛空。

丹崖碧涧瑶草歇,洞府一閟无由通。

陌头惊逢李道士,自说柱史为吾翁。

傍人相传解起死,袖里有丹如日红。

我闻安期古策士,亲见楚汉争雌雄。

终然浊世不肯住,渡海竟去先飞鸿。

玄洲东望才咫尺,彩霞幻结金银宫。

何当共赴食枣约,三花醉折春濛濛。

回看城郭烟雾杳,大笑下士真沙虫。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方隐君山园

吴兴城南山水胜,竹树参差万家映。

幽深谁似隐君园,车马不来鸡犬静。

两溪回通柳港曲,一峰立对柴门正。

东西别墅怜更好,孤棹往来随晚兴。

总令种菜不种桃,新制长镵木为柄。

家童颇解候天时,邻叟还能论地性。

交交林路翳复开,活活野泉流不定。

清晨闻鸟欣独往,浓绿泼晴畦色净。

老叶垂根孤蚓号,残英缀梗群蜂竞。

乍萦新蔓喜篱长,欲迸晚芽嫌土硬。

此时采撷自足饱,肯为食肝烦县令。

古来名园悉可数,金谷辟疆誇独盛。

凿石圆开弄月池,买花深作行春径。

爱妾宵陪秉烛宴,狎朋昼接流觞咏。

长年欢乐岂知极,回首芳菲属他姓。

只今谁解问遗踪,断甓摧垣无一剩。

乃知厚业要德守,那得衰荣但言命。

君能勤俭遗子孙,应有佳名书郡乘。

形式: 古风

北山观猿

黑衣公子何袅娜,飞挂枯梢不愁堕。

几回呼下白云间,抛赐曾尝内园果。

家乡何处是巴西,回首烟萝望欲迷。

料得孤舟江上客,月明少听一声啼。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