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孤石诗

江南多暖谷,杂树茂寒峰。

朱华抱白雪,阳条熙朔风。

蚌节流绮藻,辉石乱烟虹。

泄云去无极,驰波往不穷。

啸歌清漏毕,徘徊朝景终。

浮生会当几,欢酌每盈衷。

形式: 古风

翻译

江南地区温暖山谷多,各种树木茂密覆盖着寒冷的山峰。
红花拥抱着白雪,朝阳照耀的枝条在北风中欣欣向荣。
河蚌的壳中流露出美丽的水草图案,闪耀的石头如同彩虹般绚烂。
飘散的云朵无边无际地远去,奔腾的波浪无穷无尽地向前。
在清脆的滴漏声结束后高歌长啸,徘徊直到早晨的阳光消失。
人生相会能有几次,每次欢聚都应尽情畅饮。

注释

江南:长江以南的地区。
暖谷:温暖的山谷。
杂树:各种各样的树木。
寒峰:寒冷的山峰。
朱华:红色的花朵。
白雪:白色的雪。
阳条:朝阳照耀下的树枝。
熙:光明、和煦,这里指欣欣向荣的样子。
朔风:北风。
蚌节:河蚌的壳,此处可能比喻为珍珠或壳内光泽。
绮藻:美丽的水草或比喻华丽的文辞。
辉石:可能指发光的石头或宝石。
烟虹:像烟雾又像彩虹一样绚丽。
泄云:飘散的云。
无极:没有边际,无限。
驰波:快速流动的波浪。
往不穷:前往而没有尽头。
啸歌:高声歌唱或长啸。
清漏:古代计时工具,清脆的滴漏声,这里指时间的流逝。
毕:结束。
朝景:早晨的景色,日光。
浮生:漂泊不定的人生,短暂的人生。
会当几:能有多少次相聚的机会。
欢酌:欢乐地饮酒。
盈衷:充满心中,指心情愉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春景的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开篇“江南多暖谷,杂树茂寒峰”两句,即刻画出了一片温暖而又郁郁葱葱的山谷和林木蓬勃的山峰,给人以生动鲜明的视觉冲击。

接着,“朱华抱白雪,阳条熙朔风”两句,以花开得如火一样热烈(朱华),又白雪纷飞的景象,将江南春天的温暖与寒冷交织在一起,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

诗人随后笔触转向水景,“蚌节流绮藻,辉石乱烟虹”两句中,蚌壳中的珍珠、河中的水草及闪耀的岩石与缭绕的云雾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生动活泼的水乡画卷。

“泄云去无极,驰波往不穷”两句,则描写了云海般奔腾而过的江水,无边际的壮观与永无止境的流淌感,使人仿佛听到了江水的涛声。

诗中后半部分,“啸歌清漏毕,徘徊朝景终”两句,是诗人在大自然中放歌,享受着晨光中的美好时光,直至清晨结束。这里流露出诗人对生命短暂、珍惜光阴的深刻感悟。

最后,“浮生会当几,欢酌每盈衷”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如梦的无常,以及在有限的生命中要尽情享受美好时光的心境。这里的“浮生”指的是人生的短暂与虚幻,而“欢酌每盈衷”则是对待人接物、珍惜每一刻美好的态度。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美好与短暂并存的人生哲思。

收录诗词(202)

鲍照(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 字:明远
  • 生卒年:约415年~466年

相关古诗词

梅花落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

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形式: 乐府曲辞

梦归乡诗

衔泪出郭门,抚剑无人逵。

沙风暗塞起,离心眷乡畿。

夜分就孤枕,梦想暂言归。

孀妇当户叹,缫丝复鸣机。

慊款论久别,相将还绮闱。

历历檐下凉,胧胧帐里辉。

刈兰争芬芳,采菊竞葳蕤。

开奁夺香苏,探袖解缨徽。

寐中长路近,觉后大江违。

惊起空叹息,恍惚神魂飞。

白水漫浩浩,高山壮巍巍。

波澜异往复,风霜改荣衰。

此土非吾土,慷慨当告谁。

形式: 古风

喜雨诗

营社达群阴,屯云掩积阳。

河井起龙蒸,日魄敛游光。

族云飞泉室,震风沈羽乡。

升雰浃地维,倾润泻天潢。

平洒周海岳,曲潦溢川庄。

惊雷鸣桂渚,回涓流玉堂。

珍木抽翠条,炎卉濯朱芳。

关市欣九赋,京廪开万箱。

无谢尧为君,何用知柏皇。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登云阳九里埭诗

宿心不复归,流年抱衰疾。

既成云雨人,悲绪终不一。

徒忆江南声,空录齐后瑟。

方绝萦弦思,岂见绕梁日。

形式: 古风 押[质]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