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春久阙膏泽而连日大风不见天日晚登西皋归而有作

风霾连昼夕,登临望还迷。

空馀衔山日,隐隐留清辉。

周嫠不恤纬,鲁女争忧葵。

曳杖归去来,且掩荒园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代诗人安熙在长时间干旱后,连续多日的大风遮蔽了日光,使得他难以分辨白天与黑夜的情景。诗中通过“风霾连昼夕”一句,生动地展现了恶劣天气的景象。接着,“登临望还迷”表达了诗人登高远眺时的迷茫感,似乎连方向都辨认不清。

“空馀衔山日,隐隐留清辉”则描绘了一幅夕阳半隐于山后的画面,尽管环境恶劣,但夕阳依然散发着微弱的光芒,给诗人带来一丝安慰。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自然界的美好与当前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

“周嫠不恤纬,鲁女争忧葵”引用了《诗经》中的典故,以周代嫠妇不关心织布,鲁国女子却忧虑葵花的生长,来比喻诗人对当前困境的无奈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这种引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最后,“曳杖归去来,且掩荒园扉”表达了诗人决定离开这令人压抑的环境,回到自己的小天地,寻求心灵的宁静。这一句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也暗示了他对现实困境的逃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逆境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收录诗词(74)

安熙(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封龙十咏(其一)龙耳峰

奇峰千仞高,突兀倚天表。

神龙几何年,俛首效苍峭。

我行费跻攀,坐睨寒木杪。

放怀聊极目,巳觉尘寰小。

尚恨世累拘,未许谢纷扰。

会有赏心人,相期拾瑶草。

形式: 古风

封龙十咏(其五)中溪书院

炎氛绝高岑,悲风振林丘。

吟台一以眺,动我怀古愁。

李公英妙年,于焉此藏修。

坐令山中民,莘莘洙泗俦。

规模未云远,芜秽馀嵓陬。

圣像空复存,荒凉几经秋。

不遇敬斋翁,遗迹谁能求。

亦赖明主恩,遂兹圣泽流。

今皇复神圣,丕承拟西周。

弦歌独不嗣,嵓壑知应羞。

怀贤既伊郁,抚事增绸缪。

悠然发孤咏,远思浩难收。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封龙十咏(其六)西溪书院废址

世道有升降,乾坤几清磨。

谁知昔年中,师生此弦歌。

我来爱佳名,杖策时经过。

深寻得遗经,山经信非讹。

龙首东昂藏,玉石西嵯峨。

高寒枕天井,俯瞰无金科。

清泉下深池,悬崖据阳坡。

浮野众麓奇,夹岸桑麻多。

对此奇绝境,令人忆沧波。

誓将尘土踪,兹焉老渔蓑。

安得白鹿翁,乐育如菁莪。

古人不可作,叹息将如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封龙十咏(其七)蒙泉

作圣有奇功,谁知在蒙养。

宣尼赞周经,妙旨存彖象。

千年紫阳翁,人文再宣朗。

工夫益精密,为我重指掌。

迂愚抑何幸,久矣绝群想。

果行复育德,服膺未云爽。

兹焉得佳名,悠然惬幽赏。

时至一濯缨,无言道心长。

形式: 古风 押[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