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庵卷为谢侍郎乃兄题

闽山何岧峣,闽水亦清泚。

中有肥遁人,雅志丘壑美。

山田入云耕,结屋傍流水。

耕稼有馀閒,琴书时复理。

寄兴槁梧中,游心竹素里。

庭户无嚣尘,外物绝珍绮。

疏食足充餐,絺布良适体。

朋来无杂言,谈道而已矣。

至乐既无假,浮荣焉足拟。

所以忘岁年,足不至州里。

白云在高丘,鸣鹤在中沚。

安得蹑轻风,一访澹庵子。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他居住在闽地的高山与清流之间,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位隐士在山田耕作、结屋傍水、弹琴读书、享受简朴生活的自在与满足。

“闽山何岧峣,闽水亦清泚。”开篇即以壮丽的山水景象引入,暗示隐士所处环境的清幽与脱俗。“中有肥遁人,雅志丘壑美。”点出隐士的身份与志趣,他选择远离尘世,向往山林之美,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接下来,“山田入云耕,结屋傍流水。”描述了隐士在高山之巅耕种的情景,以及在清溪旁建造居所的场景,体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与尊重。“耕稼有馀閒,琴书时复理。”说明隐士在劳作之余,还能享受弹琴读书的乐趣,生活充实而闲适。

“寄兴槁梧中,游心竹素里。”进一步描绘了隐士在简陋的居所中,通过弹奏古琴、阅读书籍来寄托情感、游离于世俗之外的心境。“庭户无嚣尘,外物绝珍绮。”强调了隐士生活环境的纯净与简朴,没有世俗的喧嚣与华丽的装饰,体现了他对物质的淡泊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疏食足充餐,絺布良适体。”说明隐士以粗茶淡饭为食,穿着朴素的麻布衣裳,生活简朴却自得其乐。“朋来无杂言,谈道而已矣。”指出隐士与朋友相聚时,谈论的都是关于道义与哲学的话题,体现了他高尚的人格与深邃的思想。

最后,“至乐既无假,浮荣焉足拟。”表达了隐士认为真正的快乐无需借助外物,而那些表面的荣誉与虚名不值得追求。“所以忘岁年,足不至州里。”说明隐士因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已经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不再关心外界的事务。“白云在高丘,鸣鹤在中沚。”以白云和鸣鹤象征隐士的超然与自由,表达了对他生活的赞美与向往。“安得蹑轻风,一访澹庵子。”表达了希望亲自探访这位隐士的愿望,进一步深化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真善美的深刻理解和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1331)

薛瑄(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永思堂诗

南山之木,厥有本根。浩浩川流,则亦有原。

凡世之氓,孰无父母。生我育我,忧勤是保。

我疾在躬,父母怦怦。我躬既平,父母载宁。

我事父母,千载未足。云胡一朝,去我不复。

林栖者乌,则有反哺。哀哉小子,欲养无所。

岂无厚禄,岂无华缨。我无父母,于谁为荣。

靡旦靡夕,孔怀弗忘。父兮母兮,如睹羹墙。

居则以思,行则以思。音容慌焉,梦寐对之。

父天母地,覆载同德。哀哀我心,何穷何极。

先哲有训,立身忠君。我惇用之,敢怠于勤。

无敢怠勤,恒恭敬止。终焉永怀,悠悠曷已。

形式: 四言诗

拟古四十一首(其一)

天地形之大,阴阳气之尊。

伊谁知此物,来自无极门。

清浊既莫离,动静互为根。

大化去不息,至理亦长存。

彼哉虚寂子,已矣无复论。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拟古四十一首(其二)

悠悠复悠悠,水中有行舟。

四序无淹晷,代谢不可留。

春鸟寂无声,寒蝉号素秋。

落叶满阡陌,白云散岩幽。

去去莫复道,颍阳有遗老。

形式: 古风

拟古四十一首(其三)

庭前桂花发,清香散凉飔。

采采黄金英,倾筐方自持。

思欲赠远人,风波阻长岐。

望望不可反,馨洁空自奇。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