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火令.戊申新秋望日偶成

残暑留余热,罗纨尚未捐。露华庭院早秋天。

又到一年今夕,七见月团圆。

深草藏萤火,凉蝉咽柳烟。生憎虫语太缠绵。

恼煞喓喓,恼煞搅人眠。

恼煞几重花影,和月到帘前。

形式: 词牌: 喝火令

鉴赏

这首《喝火令》是清代女诗人顾太清在新秋望日时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景致与情感。

首先,“残暑留余热,罗纨尚未捐”,开篇即点明了夏末秋初时节,暑气未消,轻纱薄绸仍未舍弃,营造出一种过渡季节特有的微热氛围。

接着,“露华庭院早秋天”,露珠在清晨的庭院中闪烁,预示着秋天的到来,为整首词铺垫了清冷而静谧的背景。

“又到一年今夕,七见月团圆”,中秋佳节,月亮圆满,一年之中再次相遇,表达了对团圆与美好时光的期待与珍惜。

“深草藏萤火,凉蝉咽柳烟”,深草丛中,萤火虫闪烁,凉风中的蝉鸣声断断续续,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意境。

“生憎虫语太缠绵”,对虫鸣的厌烦,实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或许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或是对某种难以言说的情感的逃避。

“恼煞喓喓,恼煞搅人眠”,“喓喓”指蝉鸣,此处直抒胸臆,表达出对蝉鸣的烦躁,间接反映出诗人的失眠与心绪不宁。

“恼煞几重花影,和月到帘前”,花影重重,月光洒落帘前,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情感的寄托,暗示着诗人虽被外界的美好所吸引,但内心仍难以平静。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中秋之夜的独特感受,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内心情感的细腻捕捉,体现了顾太清作为女性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情感表达。

收录诗词(364)

顾太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春。原姓西林觉罗氏。嫁为贝勒奕绘的侧福晋。她为现代文学界公认为“清代第一女词人”。晚年以道号“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因而八旗论词,有“男中成容若(纳兰性德),女中太清春()”之语[1]。   不仅才华绝世,而且生得清秀,身量适中,温婉贤淑。令奕绘钟情十分。虽为侧福晋一生却诞育了四子三女,其中几位儿子都有很大作为

  • 字:梅仙
  • 籍贯:满洲镶蓝旗
  • 生卒年:1799-1876

相关古诗词

长相思.己酉正月廿四,雪窗寄湘佩二首,用独木桥体(其一)

过新年。贺新年。马齿空加又一年。浮生能几年。

是今年。是明年。试问君归在那年。愁人日似年。

形式: 词牌: 长相思 押[先]韵

长相思.己酉正月廿四,雪窗寄湘佩二首,用独木桥体(其二)

花开时。雁来时。草色遥看是此时。同游记旧时。

忆君时。寄君时。写到相思两字时。伤心下笔时。

形式: 词牌: 长相思

贺新凉.雨中晓发南谷,用蒋竹山韵

几阵鸡鸣了。听潇潇、雨声不住,天光渐晓。

料理行装催早发,多是崎岖山道。

况秋潦、行人更少。

夹路山花如堆锦,载秋光不尽车箱小。

丹砂颗,缀酸枣。长空不肯阴云扫。

荡烟丝、垂杨处处,凉蝉嘶老。

禾黍披离高原上,一夜西风吹倒。

涨溪水、孤村环抱。

转过云岗回头望,认依稀、高岭横天杪。

云又起,四山杳。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南柯子.九日城南看菊

问菊城南路,秋光又一年。草桥风景尚依然。

正是黄花时节、碧云天。荒草迷幽径,残芦被野田。

丝丝衰柳挂寒烟,遥指半规斜日、隐山巅。

形式: 词牌: 南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