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其八)为朱漕寿

桂岭南边,湘江东畔。三年两见生申旦。

知君心地与天通,天教仙骨年年换。

趁此仙风,乘槎霄汉。看看黄纸书来唤。

但令丹鼎汞频添,莫辞酒盏春无算。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孝祥的作品,名为《踏莎行·其八》。从诗中可以看出,张孝祥是在赞美和祝愿朱漕寿(可能是一位官员或文人)的高洁品格与长寿。

“桂岭南边,湘江东畔。”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风光,是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地。桂岭和湘江都是古代中国著名的地理标志,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用以表达对远方美好地方的情感。

“三年两见生申旦。” 这句话表明了时间的流逝和偶尔重逢的喜悦。申旦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日子或时刻,是诗人与朱漕寿相会的记忆点。

“知君心地与天通,天教仙骨年年换。”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朱漕寿品德高尚、心灵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赞美之情。同时,“仙骨”暗示了朱漕寿可能具有超凡脱俗的一面。

“趁此仙风,乘槎霄汉。” 这里诗人鼓励朱漕寿要抓住这股清净的气息,以神舟(槎)穿越天河(霄汉),形象地表达了对其高洁志向的赞扬。

“看看黄纸书来唤。” “黄纸书”可能是指某种官方文书或重要信息,而“唤”则意味着召唤或邀请,这里诗人可能是在传递某种讯息给朱漕寿。

最后两句,“但令丹鼎汞频添,莫辞酒盏春无算。” 是在表达对朱漕寿的祝愿,希望他能不断地增加智慧和学问(“丹鼎”常指煉丹之器,喻示修身养性),同时也希望他不要拒绝生活中的欢乐(“酒盏”),“春无算”则是形容美好时光难以计算。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朱漕寿品德的赞扬,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的祝愿。

收录诗词(639)

张孝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 字:安国
  • 号:于湖居士
  • 籍贯:简州(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32年-1169年

相关古诗词

踏莎行(其三)荆南作

旋葺荒园,初开小径。物华还与东风竞。

曲槛晖晖落照明,高城冉冉孤烟暝。

柳色金寒,梅花雪静。道人随处成幽兴。

一杯不惜小淹留,归期已理沧浪艇。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莎行(其六)送别刘子思

古屋丛祠,孤舟野渡。长年与客分携处。

漠漠愁阴岭上云,萧萧别意溪边树。

我已北归,君方南去。天涯客里多歧路。

须君早出瘴烟来,江南山色青无数。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莎行(其七)寿黄坚叟并以送行

时雨初晴,诏书随至。邦人父老为君喜。

十年江海始归来,祥曦殿里搀班对。

日月开明,风云感会。切须稳上平戎计。

天教慈母寿无穷,看君黄发腰金贵。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醉落魄/一斛珠

轻黄澹绿。可人风韵闲装束。多情早是眉峰蹙。

一点秋波,闲里觑人毒。桃花庭院光阴速。

铜鞮谁唱大堤曲。归时想是樱桃熟。

不道秋千,谁伴那人蹴。

形式: 词牌: 一斛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