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随身只有过头杖,饱腹唯凭折脚铛。
几度遣閒何处好,水声山色里游行。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的简朴生活和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随身只有过头杖,饱腹唯凭折脚铛"两句表明隐者清贫,只有一根拐杖作为伴侣,肚子饿了就靠着路边的树木休息,用简单的方式解决生存问题。
"几度遣閒何处好,水声山色里游行"则展示了他在大自然中寻找心灵寄托和精神享受。"遣閒"意味着闲适自得,而"何处好"暗示对理想居所的向往。他选择在"水声山色"之间游荡,通过听觉和视觉的体验,感悟自然之美。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隐者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不详
无心閒淡云归洞,有影澄清月在潭。
此景灼然超物外,本来成现不须参。
自笑疏狂同拾得,谁知痴钝若南泉。
几回食饱游山倦,只么和衣到处眠。
屋架数椽临水石,门通一径挂藤萝。
自缘此处宜投老,饶得溪云早晚过。
拙直自知趋世远,疏愚赢得住山深。
现成活计无他物,只有鳞皴杖一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