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庵歌

吾结此庵寄残影,有问此庵坏不坏。

一语发出甚奇怪,随他口下答不坏。

凡属形相皆是坏,为甚此庵却不坏。

六窗俱透无一物,常光无内亦无外。

劫火洞然大千坏,吾结此庵实不坏。

行住坐卧于其中,只是寻常个境界。

有时松风閒举话,万象森罗齐爽快。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在这座庵中寄托残存的自我,有人问这座庵是否损坏。
这个问题出人意料,随他们怎么说,我都回答它没有损坏。
任何形态都会衰败,为何这座庵却不会?
六个窗户都透明无物,内外光线交融不分。
世间万物在劫难中毁灭,但我这庵却依然坚固。
我在其中生活,不过是平凡的境遇。
有时松风中闲谈,万物森罗尽显畅快。

注释

吾:我。
庵:小屋, 庵院。
寄:寄托。
残影:残留的自我。
坏:损坏。
不坏:未损坏。
甚:非常。
奇怪:出乎意料。
随他:任凭他们。
答:回答。
凡属:所有。
形相:形态。
六窗:六个窗户。
俱:都。
无一物:空无一物。
常光:永恒的光线。
劫火:灾难之火。
大千:宇宙。
实:确实。
行住坐卧:行动居住。
寻常:平常。
松风:松树间的风。
万象:万物。
森罗:众多。
爽快:舒畅。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释如珙的《此庵歌》以问答的形式,表达了对世间万物无常和庵中修行生活的独特见解。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庵中安居,回答别人关于庵是否会被破坏的问题,展现了对世间变化的超然态度。他认为,庵虽由物质构成,但因为其空灵无物,不受外界破坏,象征着精神世界的永恒不变。庵中的生活简单平常,却能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松风带来的宁静与万物的勃勃生机。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禅意,体现了佛教中关于“色即是空”、“心即是庵”的哲学思想。

收录诗词(164)

释如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达磨大师赞

破六宗己见固是,折茎芦渡江还非。

大道等虚空,非虚空之量。

大道同日月,踰日月之明。

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形式:

杨岐和尚赞

屋老四壁疏,雪珠床上跳。

犹有闲情怀,对白云发笑。

形式: 押[啸]韵

临济大师赞

得马祖百丈黄檗之旨,发自己胸中本有底光明。

见僧入门便喝,谓之临济一宗。

三世诸佛搆不著,狸奴白牯搆不著。

形式:

拾得赞

是谁拾得你,便名为拾得。

手把粗粝藜,要打天边月。

埽地却有功,眼界得净洁。

闾丘太守来,也解生欣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