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泸篇

三方鼎立英雄争,瓠壶夜缚成都惊。

丞相渡泸泸水清,有蚕可市刀可耕。

万井烧盐卬火赤,丞相自临添火色。

五丈原头星化石,薄田十顷桑八百。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渡泸篇》由明代诗人黄淳耀所作,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历史场景与人物形象,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英雄的豪情。

首句“三方鼎立英雄争”,开篇即点出三国时代的背景,三国鼎立的局面下,英雄们为了争夺天下而各显神通,暗含了对当时复杂政治局势的深刻洞察。

“瓠壶夜缚成都惊”一句,以“瓠壶”这一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夜晚成都被突然袭击的情景,一个“惊”字,不仅展现了事件的突然性,也暗示了其对人们心理的巨大冲击。

接着,“丞相渡泸泸水清”一句,将视角转向了诸葛亮,他渡过清澈的泸水,展现了其勇往直前的决心和不畏艰险的精神。这里的“有蚕可市刀可耕”则巧妙地运用了双关语,既指当地物产丰富,又暗喻诸葛亮治理有方,使百姓生活富足。

“万井烧盐卬火赤,丞相自临添火色”描绘了诸葛亮亲自督工烧盐的情景,通过“火赤”一词,不仅渲染了劳动场面的热烈气氛,也体现了诸葛亮亲力亲为、勤政爱民的形象。

最后,“五丈原头星化石,薄田十顷桑八百”两句,以五丈原为背景,通过“星化石”这一夸张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诸葛亮在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和对战争的深刻理解。同时,通过“薄田十顷桑八百”这一细节,再次强调了诸葛亮在治理地方、发展农业方面的杰出贡献。

整体而言,《渡泸篇》不仅展现了三国时期的风云变幻和英雄豪情,还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诸葛亮作为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者的多面形象,以及他对国家、人民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492)

黄淳耀(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别主叹

报雠雠已亡,读书书已精。

结交天下士,仗剑求明君。

天翻地覆龙战野,疏巾落落轻中夏。

同心但识凤与龙,国士谁论陈共马。

俯首看心心未变,去住君亲两悽恋。

君恩莫谓不如亲,放归母子重相见。

古今忠孝全者谁,羔能跪乳乌能慈。

愿向邴公求上药,莫令天水寄当归。

形式: 乐府曲辞

海东操

海水兮群飞。乱离斯瘼兮吾将畴依。

夷叔高怼兮柳季已卑。

吾奉先人之烝尝兮,吾不敢受人之食与衣。

形式: 乐府曲辞

惠风叹

天家婚绝哭未绝,离石兵来污宫阙。

青宫元妃太尉息,齿剑如归宁事贼。

君不见清酒三升书一纸,天高漫漫白沙起。

路人愁叹金墉前,还闻劝进排墙年,此翁此女何天渊。

形式: 乐府曲辞

悲台城

王鸾嘤嘤夹路守,帝在讲堂僧众走。

千缗足陌赎不回,幅幅诏书称顿首。

石头城北火酣酣,岁在丙寅八十三。

内科罢供春殿闭,莺飞草长愁江南。

古来南北本无别,不独涅槃经内说。

君不见长淮筑堰时,寿春百万为鱼鳖。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