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落几尽矣惟馀一枝垂垂不坠因而赋此

已见残红片片飞,一枝留得送春归。

妆经雨洗胭脂薄,香惹风来蛱蝶稀。

半醉微痕迷晓晕,剩餐馀馥胜痴肥。

画工何似春工巧,浓碧丛中浅著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牡丹花在春天即将结束时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花朵的美丽与哀愁。

首联“已见残红片片飞,一枝留得送春归”描绘了春天即将逝去的场景,残花飘零,而最后一枝牡丹却顽强地绽放,仿佛在为春天送行。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残花与独存的牡丹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牡丹的坚韧与美丽。

颔联“妆经雨洗胭脂薄,香惹风来蛱蝶稀”进一步描绘了牡丹在风雨中的状态。经过雨水的洗礼,花朵的颜色变得淡薄,但依然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吸引着偶尔前来探访的蝴蝶。这一联通过“雨洗”、“香惹”等词,生动地展现了牡丹在风雨中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颈联“半醉微痕迷晓晕,剩餐馀馥胜痴肥”则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绘了牡丹在晨光中的美丽。花朵似乎在晨光中微微醉意,颜色模糊,而残留的香气比肥胖的果实更加诱人。这里使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了花朵以情感,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尾联“画工何似春工巧,浓碧丛中浅著绯”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诗人认为,即使是技艺高超的画家也无法完全复制大自然的巧妙之处,尤其是在绿叶丛中,浅色的红色牡丹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一联强调了自然之美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牡丹在春天末期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命的顽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收录诗词(364)

范景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丘毛伯见过遗以二诗即次来韵答赠(其一)

似疏还似傲,风雅一先民。

运腕工疑鬼,论交道有神。

周旋忘作我,睥睨更无人。

别自成高寄,萧条不可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丘毛伯见过遗以二诗即次来韵答赠(其二)

不独文章合,原因道味亲。

情多悲间喜,形略主为宾。

任诞奇成癖,偷閒病是因。

看来天下士,君是有心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聊城吊古和毛伯二首(其一)

英雄露本色,时时其锋偏。

排难别有为,遑计齐与燕。

一将易一城,所全岂小然。

齐止还其故,燕亦何曾捐。

虽然数行字,气应壮千年。

不有成功者,血燐断郊烟。

相絜试较量,两者孰为贤。

奇人好轻诋,侮吾鲁仲连。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聊城吊古和毛伯二首(其二)

城破不得生,何如未破死。

嬴得身不辱,且了人臣事。

先生代前筹,自筹岂过尔。

亦复成人名,成功似不止。

一举两得之,斯名天下士。

正中忽出奇,腐儒那得此。

形式: 古风